• 华政要闻

  • 锚定枫桥经验 育英才绘善治

    发稿时间:2025-10-29浏览次数:10

    编者按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当前,学校正站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最前线。此次综合改革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强国重要论述的上海探索,是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综合改革,是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学使命的重新锚定。

    学校理应集聚全校之力,凭此东风奋力一搏。学校党委一年多来带领师生员工开展多轮次的“改革”大讨论,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上来,逐步形成“施工图”

    “重服务、强贡献”,改革的力量蕴藏在师生员工里,共识的形成始于每一项行动中。即日起,学校官网特别开设“好风凭借力 综合改革我先行”专栏,讲述主动改革者的生动实践,传授其勇于改革创新的经验,展示华政园教师服务国家战略、投身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卓越风采,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激发奋进力量。

     

     

    近年来,百余名学生奔赴基层一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摸清情况、找到办法。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以此为选题,完成研究论文并选择扎根基层,将理论转化为服务实践,以青春足迹服务祖国大地。

    2022年10月成立以来,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以建设国内外一流“理论高地、实践高地、人才高地、传播高地”为目标,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通过案例评选、理论研究、学生实习、骨干培训、设立分院和承接课题等举措,推动“枫桥经验”理论实践转化,成为全国高校科研智库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的典型样本。

     

     

    聚焦基层实践构建治理智库

    “一线问题就是前沿问题,实践提出的问题就是理论研究的责任,只有坚持实践导向、服务导向,理论研究才能更好体现贡献价值。”校党委书记郭为禄教授在案例征集发布会上表示,希望研究院同仁持续关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理论研究与地方探索。

    4月12日,2025年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征集启动会在江苏高邮召开。校党委副书记、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韩强教授表示,要挖掘总结“接地气、有温度、可复制”的基层治理智慧,真正将“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落到实处,为推进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2023年起,研究院连续举办三届全国优秀案例征集,形成覆盖多行业、多层级的实践样本库,获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和解放日报等地方媒体报道。2025年全国优秀案例征集数量再创新高,不少地方的党委组织部、社会工作部及更多行业主管部门参与申报,彰显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旺盛生命力。

    校长肖凯教授表示,“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应该在实践研究宣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深耕服务地方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研究院立足实践需求,为多地治理创新提供智力支撑。在上海,研究院团队为检察机关创新实践提供理论支撑。杨浦区检察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首创“五有”工作法。我校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研究院执行院长任勇教授带领团队深入调研,从系统集成治理的角度对其进行总结提炼,积极推动该工作法在上海检察系统全面推广。

     


    立足上海超大城市基层治理需求,研究院深度参与虹口区“三所联动”机制研究,并向全市范围推广。为回应实践中的研究需求,研究院组织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人民城市等研究,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邀请全国知名政治学、公共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专家,在集体调研基础上定期围绕重大理论命题和实践难题开展攻关式研讨,促进学术研究与治理需求融合。



    同时,研究院组织专家指导福建龙岩“村居法官”等地方实践,依托全国首个分院——湖州分院,计划启动对城乡基层治理实践的系统研究,争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经验。“各级法院通过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与其他基层治理主体构建社会矛盾解纷共同体是普遍、有效做法。”研究院彭彦强研究员指出。

    作为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研究基地,研究院正在研发“全国‘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指数”。“有法官提出‘山区法庭交通不便,现场调解成本高’,我们专门增加了‘线上调解率’指标。”指数研发负责人、研究院游腾飞研究员举例说,该指数能够为各地创建提供量化指引和决策参考。

     

     

    打造治理课堂培育扎根基层治理的实干者

    “‘专家观点’专栏为基层工作者提供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思路。”研究院秘书周继武老师说,“曾有某社区调解员留言,通过学习‘典型案例’栏目中的特色调解方法,成功化解了小区持续半年的停车纠纷。”

    研究院公众号开设“政策文件”“典型案例”“专家观点”“地方实践”等特色服务实践专栏,收录国内多学科专家研究成果及各地方各行业特色实践做法,已成为全国基层治理工作者的实用“信息库”和“参考书”。


     

    从课堂到现场,赋能基层治理骨干。“培训中学员分组模拟社区物业纠纷,结合诸暨‘小事不出村’的调解流程设计方案,并开展‘法庭调解观摩’等沉浸式教学。”培训讲师、研究院付建军研究员说。

    研究院为多个单位开展“政治轮训”“模拟调解”等实操培训,部分参训单位在培训后通过“德治+法治”融合方法成功化解邻里纠纷;同时,研究院采用结队帮扶方式为枫桥学院等单位定期培养基层治理研究者和实践者,拓展了服务社会的空间。

    从实践反哺课堂,培养基层治理有志青年。任勇表示:“我们培养的不是‘纸上谈兵’的学生,而是能扎根基层的‘治理实干家’。”借助依托学院的人才培养优势,研究院聘任浙江省公安厅原副厅长金伯中等多名实务专家走进课堂,鼓励老师们开设平安建设与矛盾纠纷化解等多门实务课程。

     

     

    学院依托研究院平台优势,组织学生赴浙江、福建等多地调研并开展现场教学,不少学生以此为基础完成毕业论文,实现实践探索与课堂教学双向赋能。“接下来的读博,我要把一线经验带回课堂,为基层善治贡献智慧。”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刘光明刚刚结束了研究院在诸暨市组织的实习实训。

    未来,研究院将以“重服务、强贡献”为导向,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更好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上海治理需求。

     

     

    来 源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政府管理学院    | 高云微

    编 辑 | 罗林哈    责 编 | 曹 婧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