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战略部署,推进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服务新时代人才培养和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10月25日,我校在长宁校区交谊楼基石厅举行检察学二级学科自主设置专家论证会。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对学科设置发表意见,一致认为我校设置检察学二级学科基础扎实、条件成熟、特色明确、方案合理。会议由我校华东检察研究院院长叶青主持,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肖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郭立新,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贺卫,副检察长胡春健,我校副校长洪冬英,发展规划处处长李翔,华东检察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戬等人出席会议。

肖玮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对论证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她指出,检察学的独立设置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是构建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服务新时代检察实践的制度化举措,最高检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华东政法大学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进行检察学二级学科建设具有深厚的学科基础及得天独厚的条件。检察学学科建设要以检察为核心和逻辑起点,对检察学的独特范畴、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阐释,并通过持续深化检校合作,打破理论与实践的壁垒,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检察人才。

郭立新在发言中指出,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核心关键是学科建设。设立独立的检察学二级学科是培养人才的重要路径。检察学学科建设应立足中国实践,融合多学科资源,强化对“四大检察”和数字检察等前沿领域的理论回应,推动检察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华东政法大学依托多学科基础以及最高检在华政的多个研究基地进行学科建设,有很好的基础和条件,未来最高检理论所作为华东检察研究院的共建单位,也将协同推进相关工作。

贺卫在致辞中表示,建设检察学二级学科意义重大,华东政法大学和上海检察机关在专家互派、联合培养、联合研究等方面存在深度合作,具有良好的检校协同基础,多年来华政一直是上海检察机关的“智囊”。检察学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上海检察机关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华东政法大学检察学学科建设,推动检校协同从项目合作走向体系化共建,有信心同华政一起把检察学二级学科建设好、发展好,助力构建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

洪冬英表示,本次论证会是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与高等学校合作的意见》,服务国家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战略的关键举措。她强调,检察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该二级学科对推动法学教育与实践融合、培养高层次检察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代表学校表示,未来将充分吸收专家意见,并落实到学科建设中。

学科论证专家组由上海交通大学孙长永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姚莉教授、清华大学张建伟教授、山东大学谢鹏程教授、安徽大学汪海燕教授、上海政法学院关保英教授、中央财经大学郭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孙远教授以及中国政法大学郭烁教授组成,孙长永任专家组组长。专家组认为,开展检察学学科建设,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华东政法大学制定的检察学学科培养方案,能够充分针对检察学学科设置的定位、培养目标、课程特色、各项条件等进行全面系统论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一致同意设置检察学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建设非一日之功,需凝心聚力,我校以法学学科及其他学科融合为根基,依托华东检察研究院、检察公益诉讼研究基地以及环境生态检察研究基地等平台,在检察学研究、教育、人才培养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及成果,未来以检察学二级学科建设为新起点,将继续融合各学科力量,深化检校协同,为构建中国自主检察学知识体系,培养卓越法治人才贡献“华政力量”,交出“华政答卷”。
来 源 | 刑事法学院
编 辑 | 申建华 责 编 | 曹 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