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院校合作如何进一步赋能法院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民事强制执行如何更好地顺应时代的需求?
10月24日下午,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和我校主办,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华东政法大学执行法研究中心、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承办的法院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本次研讨以“民事强制执行的程序规范与制度创新”为主题,来自上海三级法院的执行工作负责人、“沪执先锋”执行调研骨干、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上海公证协会、上海东方国际商事调解院、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农行上海市分行、中信金融资产、阿里资产、京东资产、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服务公司、北京产权交易所、上海中联律师事务所、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实务界人士、专家、学者共12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我校党委副书记韩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宇展分别致辞。

韩强表示,民事强制执行作为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研讨旨在深入剖析当前民事强制执行工作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充分交流在程序规范建设与制度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前沿思考,为推动民事强制执行工作的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我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院校全方位合作,紧密对接司法实践需求,加强强制执行领域前沿问题的研究,为推动执行工作规范化、智能化、高效化提供更加坚实的智力与人才支撑。

王宇展表示,“华东政法大学执行法研究中心”作为上海法院参与组织的首个官方强制执行法研究机构,已经成为上海执行法治研究和执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本次研讨会既有对以往研究传统的延续,更有对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积极回应。要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凝聚各方力量,夯实制度建设,通过深入研讨澄清执行实践中的争议问题,不断推动执行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要深化院校协同,以理论发展推进实践创新,实现提质增效;要加强组织建设,全方位提升法院执行干警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研讨会由我校副校长洪冬英主持,与会人员围绕研讨主题,结合“执破融合机制的规范与创新”“不动产处置的规范与创新”“执行财产管理人制度的实践与创新”等三个议题展开讨论。 议题一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朱一心主持。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上海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吴炯,上海市破产管理人协会监事长、上海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刘正东分别围绕“破局·立新——上海法院执破融合的实践与探索”“破产管理人视角下执破融合机制的现实意义和优化路径”主题作主旨发言。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永红,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何欢进行与谈交流。
围绕不动产处置的规范与创新,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邹杰,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沈建坤,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环境资源审判庭、执行裁判庭)三级高级法官郑重分别围绕“创新批量型不动产拍卖处置方法的探索与思考”“房屋腾退案件的执行难点与破局”“不动产执行异议之诉中的权利顺位争议问题”主题作主旨发言。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毛译宇,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编辑吴俊进行与谈交流。我校法律学院副教授谢文哲主持。
由我校助理研究员、《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编辑宫雪主持了“执行财产管理人制度的实践与创新”议题。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张枫、上海铁路运输法院执行局局长张华松、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马强伟分别围绕“强制管理的实践探索与问题提出”“涉众型刑事案件财产执行管理人制度的构建”“民事执行中强制管理的制度功能、适用范围及启动条件”主题作主旨发言。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民诉研究所副所长、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刘君博,我校法律学院讲师胡婷进行与谈交流。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徐世亮主持研讨总结环节,他对理论和实务界积极参与本次研讨和支持执行工作表示感谢。

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肖建国总结点评认为,研讨会参与主体多元、议题高度聚焦、观点精彩纷呈,相关议题切中执行前沿问题,全面展示了上海三级法院最新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特别在理论界和金融、公证、破产管理人协会等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上海法院通过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着力研究解决执行实践中的真问题,打破传统理论和现有规则的局限,作出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探索。他希望上海法院、高校及社会各界,继续借力“华东政法大学执行法研究中心”这一平台,深入互动、深度融合,为推进人民法院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上海智慧、提供更多上海方案。
来 源丨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 法律学院
编 辑 | 申建华 责 编 | 曹 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