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母亲76周年华诞之际,我校携手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高级中学、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华政附高、华政附中、华政附校”),以“与祖国共奋进,以行动践初心”为主题,奏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动人新篇章。
校党委书记郭为禄,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玉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虞潇浩,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我校、华政附高、华政附中、华政附校的师生代表200余人齐聚一堂,以思政为纽带,用青春践初心,共谱跨学段育人新篇章。
郭为禄指出没有前人的牺牲奉献,就没有吾辈“生长于改革开放春风里”的安宁与幸福。他提醒华政系师生铭记今日安宁源于党带领人民的奋斗与五千年文明积淀,号召大家感恩父母辛劳、老师教诲与同学互助。
致辞中,他以“地平线在前方”比喻理想,用“树欲静而风不止”“心有余而力不足”点出现实挑战,鼓励师生面对外部的干扰与自身的不足时,化压力为动力。他指出理想主义和浪漫情怀,应该是现实的一部分,勉励大家坚定信念,以奋斗书写青春篇章,让青春兼具奋斗的踏实与理想的浪漫。
国旗之下手牵手 协同育人显温情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五星红旗在微风中缓缓升起,华政系四校师生代表共同参加这场特殊的升旗仪式。
一旁的国旗护卫队格外引人注目——我校国旗护卫队与华政附高国旗班队员并肩而立,他们身着整齐制服,眼神坚定如炬。“稳住步伐,注意摆臂高度。”升旗仪式开始前,我校国旗护卫队的学长拍拍附高学弟的肩膀,手把手调整他的姿势,耐心叮嘱动作要领,一同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护送至旗杆下。
当国旗缓缓升空,红领巾与团徽、党徽交相辉映,赤诚的爱国心在国旗下交汇,在国歌中共鸣。这不仅是一次庄重的升旗仪式,更是一场生动的协同育人实践。我校经济法学院2025级新生王思齐在国旗下,从华政人的视角,阐述了如何将个人的成长融入到国家发展中去。
华政附高王欣博在升旗仪式结束后难掩激动:“看着学长学姐们护旗时的样子,我特别敬佩,以后我也要像他们一样,用行动守护国旗,守护我们的祖国!” 爱国的种子,在“大手牵小手”的温情互动中,悄然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基地扩容添新力 实践见习续薪火
思政育人的画卷,需以长效机制为墨,以持续创新为笔。2010年,我校揭牌成立华政附中大学生辅导员工作站。
十五年来,大学生辅导员的身影始终活跃在附中校园:他们带着精心准备的教案走进课堂,用生动案例讲解法律知识;他们陪伴学生参加“尚法杯”法治故事演讲比赛,逐字逐句打磨文稿,手把手指导演讲技巧;他们记得班上同学的生日,在特殊日子里送上手写贺卡与暖心祝福。本次活动特别设置“法润青春伴成长,尚法笃行筑国强”——华政附中大学生辅导员项目十五周年图片展,将动人篇章一一呈现。
“我至今还在用大学生辅导员姐姐送我印着‘慢慢来,会更好’的笔记本,这句话也成为了我现在的‘座右铭’,谢谢大姐姐陪我成长,激励我也温暖我。”华政附中孙瑾儿同学在观展中说道。
活动中,虞潇浩与华政附高常务副校长李毳、华政附校校长张园勤共同为新设立的大学生辅导员工作站揭牌,标志着我校再添两个新基地。
从“微光护航”到“薪火相传”,从单一基地到多点开花,以实际行动打破学段壁垒,让思政教育的热潮在大中小校园间持续涌动,滋养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跨段共庆迎国庆 同心向党谱华章
国庆的喜悦浸润校园,思政的力量凝聚人心。这场主题活动中,大中小学生齐聚一堂,以多样形式共抒爱国情、同悟思政理。
我校“星火”宣讲团带来的微宣讲《从华政红到少年志——我们这样读懂爱国》,将华政人的法治爱国故事娓娓道来,让在场学子深刻领悟“爱国”二字的重量;我校与华政附中学子共同演绎《十五载微光护航青春里法志同航》微故事,生动讲述两校深度联动的深刻印记;华政附高学子唱响《生在中国》,激昂歌声里满是少年意气;华政附校小朋友们用情景合唱《祖国有我》,童真嗓音传递出对祖国最纯粹的热爱。
“中学生哥哥姐姐们的表演好精彩,宣讲团哥哥讲的故事也令我印象深刻,我一定会好好努力,争取成长为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华政附校纪景晗感慨道。
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四校师生共同高唱《走向复兴》,稚嫩的童声、清亮的少年音、昂扬的青年声交织在一起,成为这个国庆华政最动人的乐章。
“青春表白祖国”互动环节,展板上的盲盒勾勒出爱心形状,在场师生纷纷在盲盒上点亮爱心,以行动致敬祖国,用深情表白祖国。我校大二学生陈喆活动后分享说:“这个环节我刚好抽到了国旗贴纸的盲盒,我把它贴在了‘中国我爱你’的正中央,借此表达对祖国爱。”
从孩童到青年,从课堂到校园,华政系学子在共庆国庆中学习思政知识,在同唱爱国歌曲中凝聚信仰力量,让“爱国”不再是抽象的词汇,而是融入一言一行的坚定信念,成为跨越学段、连接你我的精神纽带。
飘扬的国旗、动人的故事、真挚的誓言,共同勾勒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育人的生动图景。作为上海市首批“大思政课”重点试验高校,我校将继续深耕思政教育沃土,以更多元的形式、更优质的资源,引领广大青少年在爱国情怀中坚定信念,在法治滋养中成长成才,用青春之力托举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来 源 | 团委 文 | 李学莹 王如旭
编 辑 | 申建华 责 编 | 曹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