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十三届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在长宁校区交谊楼召开。会议由中国刑法学研究会、韩国比较刑事法学会和我校主办,由我校中国环境犯罪治理研究院、刑事法学院和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承办,会议主题为“生态环境犯罪的刑法惩治”。来自中国法学会、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上海市法学会、韩国比较刑事法学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我校等学术团体、高校与科研院所、司法机关、法律实务机构的代表一百余人出席会议。
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洪冬英主持。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肖凯简要回顾了学校70多年的办学历史后表示,我校作为国家骨干政法院校,承载着培养高端法学人才、开展高水平法学研究,服务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思想,积极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等中央文件的要求,加大对刑法学等传统学科研究内涵的更新,取得了显著成效。由我校承办本次重要会议,既是对我校一流法学学科、一流刑法学科建设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校在环境刑法学等细分研究方向上具备引领能力的再次肯定。希望中外专家在本次会议上深入交流研究心得,积极交换学术观点,达成更多学术共识,取得更多学术成果。
“会议将探讨主题设置为‘生态环境犯罪的刑法惩治‘,既具有通用性与科学性,又具有时代性与发展性,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打造清洁美丽世界等重要理念。”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叶青指出,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与韩国比较刑事法学会通过定期召开学术会议的方式有力增进了中韩两国之间的法学学术交流。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希望中韩两国刑法学者在有限的会期里,围绕会议设定主题进行充分探讨交流,积极形成优质成果,为构建具有东亚风格的环境刑事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方案而努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法学教育与研究工作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骨干政法院校为龙头,综合型大学法学院系齐头并进的生动格局。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姜平认为,会议将“生态环境犯罪的刑法惩治”作为讨论主题,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上海在打造“五个中心”、建设“人民城市”过程中,通过多元治理方式,系统推进降污、减碳、节能、增绿等各方面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优质生态环境公共产品。希望中韩两国学者通过此次学术研讨会,深入探讨生态环境犯罪刑法惩治的机理与原理,比较研究两国在此领域的制度设计,分析研判未来国际生态环境犯罪惩治的趋势,深入交流两国生态环境犯罪刑法惩治研究心得体会,共同为该领域法学研究与法治实践的创新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韩两国隔海相望、文化同源,在刑法学术研究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与作为韩国刑法学者最重要学术组织的韩国比较刑事法学会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常态化联系合作机制,推动了两国刑法学者之间的深度交流与交往,有力促进了两国刑法学研究事业的共同繁荣。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贾宇指出,研讨会以“生态环境犯罪的刑法惩治”为主题,既符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也契合全球生态环境治理需求,是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论断落到实处的具体表现与生动实践。结合会议探讨主题,他还就当前环境刑事法治研究提出了“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夯实环境违法刑法惩治根基”“贯彻修复性司法理念,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刑法保障”“运用多元化法治手段,形成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格局”等学术意见与建议。
韩国比较刑事法学会会长崔豪珍谈到,两国刑法学界保持着长期而稳健的交流合作,通过共同召开学术会议等机制彼此深入了解了对方的法治与学术发展,促进了彼此的刑法学研究繁荣。为了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法律与制度的作用不可或缺,相关的学术讨论承载着重要的时代使命。在这一领域,中国学界展现出的深刻研究成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借鉴。
会议主旨报告阶段由我校中国环境犯罪治理研究院院长、刑法学科环境刑事法团队负责人焦艳鹏教授主持。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时延安,韩国比较刑事法学会顾问、东亚大学名誉教授許一泰,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强军,韩国比较刑事法学会国际理事、韩国全南大学教授李基秀分别围绕“环境行政不法与环境犯罪的界分”“韩国的环境犯罪及其应对策略”“环境犯罪跨行政区域司法管辖体系的完善路径研究”“生态环境犯罪的构成要件研究”等主题发表演讲。韩国比较刑事法学会顾问、韩国朝鲜大学教授金鍾九,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我校刑事法学院教授杨兴培,韩国比较刑事法学会顾问、韩国警察大学教授李東熹对主旨报告进行了评议。
围绕“生态环境犯罪的刑法惩治”主议题,会议设置了“生态环境犯罪惩治的基础理论”“生态环境犯罪惩治的法治系统”“生态环境犯罪惩治中的多元机制”“生态环境犯罪惩治的其他问题”四个子议题。来自国内近二十所高校与科研院所、司法机关、法律实务机构的三十余位发言人与评议人就相关议题发表演讲或进行评议。来自韩国比较刑事法学会的多位学者以及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梁根林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于改之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北政法大学王政勋教授等中方知名刑法学者在分组讨论中担任主持人或评议人参与交流研讨。吉林大学法学院郑军男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李颖峰副教授为学者的交流提供了中韩语言互译服务。在子议题研讨环节,我校刑法学科侯艳芳教授、陈伟教授、徐光华教授、马寅翔教授、房慧颖副教授、李瑞华特聘副研究员、博士生董寅辉等发表演讲或担任评议人发表评议意见,展示了我校师生在该项议题研究上的风采。
会议闭幕式由我校刑事法学院院长孙万怀主持。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玉刚表示,中韩刑法学界的交流源远流长,自开展双边学术交流活动以来,已形成常态化机制。两国刑法学界在不同时期围绕不同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为两国刑事法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两国学者在本次会议上深入研讨了生态环境犯罪领域的诸多疑难问题,形成了诸多学术共识,取得了丰硕研讨成果。他期待两国刑法学者能在下一次研讨会上继续碰撞思想火花,为两国刑事法治建设提供新的、更多的智力成果。
来 源 | 刑事法学院
编 辑 | 罗林哈 责 编 | 曹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