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80年前,中国人民以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校组织师生认真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阅兵式实况直播。校领导班子成员、老同志代表、中层干部、教职工和学生代表等在两校区集中收看点收看大会直播。
校党委书记郭为禄表示,铭记历史才能守护根脉,缅怀先烈才能汲取力量,珍惜和平才能赢得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他强调,青年学子需从历史与未来的维度认识自身,将情感转化为理性力量与青春行动力;需具备全球视野、提升科技素养、提升实践能力。把炽热的爱国情怀转化为理性的强国行动,把对先烈的敬仰转化为对真理的追求、对人民的赤诚、对时代的创造。
校长肖凯表示:“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我心潮澎湃。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彰显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真理。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作为华东政法大学校长,我深感责任重大。”他认为,应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培养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与法治信仰,让青年学子明白和平来之不易,激励他们以史为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专业知识为国家法治建设贡献力量,为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不懈努力,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
观看阅兵式后,结合抗战胜利80周年,对国家民族命运、对上海的城市建设发展、对学校改革发展,我校召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韩强主持。
师生代表围绕铭记历史与传承抗战精神、国防现代化与国家安全、高校育人与青年使命担当等角度畅谈感悟。
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
师生表示要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以爱国情怀、民族气节为核心的抗战精神,将历史记忆转化为开创未来的奋进动力。
“我们要铭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历经的苦难,铭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伟大历史,铭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何益忠教授表示、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庆寺教授说:“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革命先辈和英烈的最好告慰就是把他们为之牺牲、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催人奋进。”纪检监察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吴美满教授强调,“我们要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锲而不舍奋斗。”
法律学院助理研究员陈斌认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而且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法律学院辅导员冯元新:“当镜头扫过‘刘老庄连’的战旗时,我不禁潸然泪下,这支来自第82集团军‘铁军旅’的英雄连队,在1943年执行反扫荡任务中,为了掩护群众转移,全连官兵浴血奋战、壮烈牺牲。”
学生们也深有感触。商学院学生毛静仪说:“80年前,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危亡的长城,用牺牲换来今天的和平与尊严。我们从苦难中走来,更懂得和平的珍贵;我们从胜利中奋进,更明白团结的意义。”“硝烟已散,精神永存,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知识产权学院学生王墉表示。刑事法学院学生罗乐结合自身经历感叹:“我们之所以能够坐在繁华的都市、明亮的教室里研习笃行致知的真谛,也能奔赴西部山区践行明德崇法的担当,这一切都离不开祖国的强大。我们更加坚定要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命运,用所学所获回报这片培育我们的土地。”
聚焦国防,铸牢和平根基
师生有感于阅兵展示的军事科技实力与国防建设成就,畅谈国家安全、法治保障。
“新型主战坦克的钢铁洪流、舰载机的凌空翱翔、高超声速武器的雷霆之势,不仅展现了国产装备的自主创新突破,更通过作战模块的实战化编组,勾勒出体系作战能力的立体画卷。”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孙煜华教授说,“国家安全与法治保障如同车之双轮,共同支撑着民族复兴的巍巍大厦。”
社会发展学院讲师沈锦浩认为:“展示力量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守护和平。历史实践证明,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
“信息支援部队是全新打造的战略性兵种,是统筹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的关键支撑,在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和打赢现代战争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社会发展学院王玮玮说:“今日的和平,既源于先辈的浴血,也离不开科技铸盾的守护。”
知识产权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姚叶表示:“胜利纪念日阅兵提醒我们各国休戚与共,应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我们应尽一切努力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传承,是这次阅兵式的重要底色。发展,是这次阅兵式的重要命题。受阅武器装备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成系统,实战化,体现了我们锐意进取、能打胜仗的实力底气。”韬奋新闻传播学院讲师蔡丰喆感触道。
法律学院学生吴毅军是一名大学生退伍军人:“今天阅兵仪式上官兵们整齐划一的步伐和昂扬的精气神,让我由衷地感到敬佩,我为我国的强军战略和强军成就感到骄傲,为祖国感到由衷的自豪。”
教书育人,勇担高校使命
结合高校教书育人职责,教师们表示要将阅兵精神与抗战精神转化为思政资源,推动党建引领、法学教育改革及跨学科人才培养。
离退休专业教师代表沈亮表示:“在和平时期,一个国家能够健康发展,全体人民能享受福祉,法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有了和平,有了祖国,有了党的领导,我们才能够发展,我们的法律事业也会越来越好。”
“历史长河奔涌不息,伟大旗帜光耀千秋。”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徐业坤说,“对于正值开学之际的学生,这是一堂精彩绝伦的‘大思政课’。我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课堂,通过弘扬正确二战史观,讲好抗战故事。”
国际法学院辅导员陈婧认为:“我们要把阅兵精神转化为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思政坐标,把科技强军的创新魄力转化为法学教育改革的锐气。不断推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育人,共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扎根实践‘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经济法学院特聘副研究员蒋博涵这样理解。
政府管理学院特聘副研究员李尧磊表示:“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这次阅兵展示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为公共管理教学与研究提供了宝贵素材。”
“抗战精神中包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坚韧,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团结,至今依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将把这份感动和启示融入今后的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家国情怀。”国际金融法律学院讲师关瑾感触道。
商学院辅导员王鹏高说:“我要带领班级学生,从抗战精神中汲取营养,传承爱国情怀,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学习科学知识、锤炼道德品格的实际行动。”
社会发展学院学生冯小平表示:“身为新时代青年,当以奋斗为笔,蘸时代墨色,让青春在科研攻关的案头、乡村振兴的阡陌、保家卫国的哨所燃烧绽放,用拼搏华章告慰先烈、应答时代。”
来 源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文 | 高云微 曹 婧 图 | 丁 芃 曹 婧
编 辑 | 申建华 责 编 | 曹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