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政要闻

  • 2025年夏季学期“走近国际组织”微课程举行

    发稿时间:2025-08-23浏览次数:11

    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切实推进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的高层次涉外法治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我校国际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与联合国训研所上海国际培训中心继续在2025年夏季学期合作开展 《走近国际组织》微课程,课程特邀具有国际组织工作背景的资深专家、校友、朋辈带领课程学生走近国际组织。2025年微课程包含8个专题,包括联合国的成立、走进世界银行廉政局、中国与联合国、全球治理与国际视野、我校学生在国际组织实习经历分享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国际气象组织和巴黎海事仲裁法院专题分享。课程报名学生70人,包含校内在读学生、即将入学新生,还有澳门科技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学生

    2025年《走近国际组织》微课程由联合国训练研究所上海国际培训中心主任王根祥开讲,他详细讲述了国际组织的由来、国际联盟的兴衰、联合国成立的发展历程;又通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专题,为同学们解读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内涵意义、中国贡献等内容。



    联合国训练研究所上海国际培训中心执行主任、特聘研究员吴玉刚通过两次专题讲授,从历史角度回溯了中国与联合国的渊源,介绍了联合国组织结构和职能、中国人在联合国中的任职情况,为有志于投身国际组织工作的学生指明努力方向。另外,在阐释全球治理的概念时,他强调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全球治理离不开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他鼓励微课程学生在求学阶段拓展国际视野,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了解、感受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激荡出火花。



    世界银行廉政署高级调查员罗旋律师分享了她在世界银行的工作感受。自2010年加入世界银行廉政署以来,罗旋一直专注于调查亚太地区世行项目中的腐败、欺诈和串通行为,主导过多起跨国调查与制裁程序,并代表廉政署参与听证。她详细介绍了世界银行与世界银行廉政局,结合自己的经历与微课程学员互动交流,建议年轻学生多尝试探索。



    前世界气象组织官员彭涛涌教授分享他在国际组织的工作经验和对全球气象认知的理解,主要介绍了世界气象组织的历史与使命、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服务系统与数据政策等内容,以及中国与世界气象组织的关系,强调了国际合作在气象领域的重要性。她鼓励微课程学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才能为中国在国际社会增强话语权。



    巴黎上诉法院注册律师蔡剑茹博士总结了巴黎海事仲裁法院审理案件的国际性特色。与微课程学员的交流中,她鼓励同学们跟随兴趣,尝试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充分挖掘潜能,创造更多可能性。

    我校涉外法治学院2023级法律硕士研究生黄凤智同学,分享了她在联合国训研所日内瓦总部半年的实习经历。她建议同学们可以学习法语、西班牙语等第二外语,这些语言是国际组织中常用的第二外语。最后,她鼓励有意向申请国际组织实习的同学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勇于尝试。



    参与此次微课程学习的同学表示课程筹备细致,环节紧密,内容不仅涵盖联合国运作机制、国际组织的专题介绍,还包含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解读、我校学生在国际组织实习的亲身经验分享,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价值。同学们表示受益匪浅,期待未来参与涉外法治、国际组织实习。

    本次微课程旨在搭建起校内课堂与国际实践的桥梁,通过微课程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提升专业能力、厚植家国情怀。我校每年优先推选学生参与联合国训研所、国际反腐败学院、世界银行集团等国际组织实习,全力支持学生自主申请国际组织实习,邀请资深专家、校友开讲,通过前沿讲座、交流探讨等形式为学生输送知识经验。已成功推荐3名来自国际法学院和涉外法治学院的研究生赴联合国训练研究所日内瓦总部开展6个月实习。2025年,学校推荐4名研究生至世界银行实习岗位,12名研究生至国际反腐败学院实习岗位,其中3名学生获国际反腐败学院实习offer。将继续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做好合作育人、实务育人,持续推动高层次涉外法治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为国家培养能代表中国发声,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有志于投身国际组织工作的高层次涉外法治专业人才。

     

    来 源 | 国际交流处

    编 辑 | 罗林哈    责 编 | 曹 婧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