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政要闻

  • 文伯书院举办“应用艺术与表达”微专业结业展演等系列美育活动

    发稿时间:2025-07-03浏览次数:13

    近日,文伯书院举办“应用艺术与表达”微专业结业展演、“夏风琴韵、琴鸣东方”夏季音乐会、第四届飞鸟影展、2025年“以美育人 美美与共”美育教学成果展等系列活动。文伯书院原艺术教育中心袁长青、王恬副教授、教务处及文伯书院党政领导、艺术教育中心全体教师、课程学生近百人参加活动。



    “应用艺术与表达”是我校首批四个微专业之一,以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应用艺术技能为导向,以培养适合企事业单位以及新媒体平台文化宣传管理工作的人才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多门应用艺术技能,并将科技运用到艺术设计中,为新时代生活以及求职赋能。本次结业展演中,首届12名学生展示了戏剧、音乐、绘画、摄影、艺术设计、艺术心理传达等6门主干课程的学习成果。 

    全体学生表演了经典戏剧片段《十二公民》,通过熟练的台词功底和形神兼备的表演,把推理论证、法庭智斗的场面,表现得跌宕起伏、深入人心,赢得了阵阵掌声。部分学员展示了“青莲杯”获奖作品和自己创作的摄影集,用精妙的画笔和生动的镜头语言,串联起生活与艺术的纽带。在艺术设计单元中,每位学员穿着自己设计的T恤上台展示,并讲述各自作品的设计理念。学生们表演了原创歌舞作品《向远方》,歌词中回顾了微专业的学习历程,唱出了执笔绘梦想的形状、热爱写就青春不朽的诗行、坚持用艺术点缀世界的美好热望。



    “应用艺术与表达”微专业负责人傅艺介绍了专业设置初衷:通过聚焦艺术领域新技术,现代科技与人文的发展需求,为学员打造沉浸式艺术教育场景,提升艺术实践以及成果转化能力,拓展学员知识结构的复合性,鼓励学员们像“六边形战士”,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文伯书院副院长杜文静表示,微专业的实施是书院贯彻“知行合一”通识教育理念的延续,也是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五育融合”特色的重要举措。教务处副处长陈绍玲高度肯定了《应用艺术与表达》微专业的实施,尤其是将科技运用到艺术教育中,实现了产教融合的创新,助力学生个性化培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



    微专业结课展演前,傅艺老师带领“钢琴基础”和“钢琴进阶”的所有学生举办了“夏风琴韵、琴鸣东方”夏季音乐会。音乐会延续了往年学生自主选曲、自主策划的特点,并邀请校民乐团共同参与,为师生带来了一场中西交融的音乐盛宴。文伯书院院长王晓骊在致辞中谈到,艺术是高贵的,非功利的。它是最好的沟通载体,也是最好的心理疗愈。希望学生们能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在艺术创造中感悟生活真理、汲取生命力量。



    在明镜楼尚法厅,第四届飞鸟影展展出了来自沈凌昊老师“视听艺术与创意思维”课程学生和微电影社成员的20部优秀原创影视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元,现场观众反响热烈,掌声不断。文伯书院党总支书记寿新宝在总结时充分赞赏了学生们的创作才华,他表示,每一部作品都承载着创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自我的思考,这也是书院推进艺术实践、深化五育融合、贯彻“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目标要求。



    此外,2025年“以美育人  美美与共”美育教学成果展也完成了布展工作,在文伯书院弘毅楼办公区域、学生社区等空间共展示师生书画作品150余件,依托艺术课程建设成果,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深化美育浸润教育。



    据悉,我校共开设艺术类通识课程59门,其中校内教师开课49门,引进松江大学城等其他高校课程4门、“智慧树”网络平台优质线上课程6门,创建了多元化、长效性、可持续的美育教学考核及成果展演机制,举办美育教学成果展、音乐汇演、摄影展、电影展、话剧展演等美育活动30余场。指导学生获得第七届全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十三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大学生纪录片、2024年上海市高校活力社团、第七届维也纳·莫扎特国际钢琴大赛(上海赛区)二等奖、第八届李斯特国际钢琴公开赛(上海赛区)银奖、2024年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长剧组一等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奖、优秀表演个人奖、最佳男配角提名等多项大奖,形成文化育人、艺术育人、实践育人的良好氛围。

     

    来 源 | 文伯书院

    编 辑 | 申建华    责 编 | 曹 婧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