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媒体合辑】首届全国大学生文物保护法模拟法庭在华政举办 探路“法治+文保”育人实践

    发稿时间:2025-05-27浏览次数:10

    光明日报首届全国大学生文物保护法模拟法庭在沪举办,探路“法治+文保”育人实践

    新华网苏州河畔百年东风楼修缮后首次投入使用,迎来“全国首办”,“专业对口”开庭

    中新社首届全国大学生文物保护法模拟法庭活动在沪举行开展“法治+文保”创新实践

    中国教育报首届全国大学生文物保护法模拟法庭活动在华东政法大学举行

    中国青年报如何用好文物保护法?大学生在沪进行“模拟辩论”

    解放日报苏州河畔百年东风楼修缮后首次投入使用,迎来“全国首办”,“专业对口”开庭

    文汇报华政园百年建筑里探讨文物保护,首届全国大学生文物保护法模拟法庭活动举行 

    新民晚报盗窃罪还是倒卖文物罪?你了解过文物保护法吗?他们通过“唇枪舌战”来普法

    劳动报-劳动观察首届全国大学生文物保护法模拟法庭活动闭幕

    东方教育时报模拟法庭巅峰对决!看00后如何用法律守护千年文脉

    上海广播电台8校学子角逐文物保护法“实战考场” 全国首届高校文保法治模拟法庭活动落幕

    上海长宁首届全国大学生文物保护法模拟法庭活动在长宁举行!

    青年报首届全国大学生文物保护法模拟法庭落幕,全国首个“文物+法治”研究中心落地华政

    上海法治报首届全国大学生文物保护法模拟法庭活动闭幕 全国首个“文物+法治”研究中心落地华政


    【光明日报】首届全国大学生文物保护法模拟法庭在沪举办,探路“法治+文保”育人实践

    5月24-25日,首届全国大学生文物保护法模拟法庭活动在华东政法大学举行。中国政法大学获团体一等奖,华东政法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获团体二等奖,中国政法大学朱美婷获最佳辩手奖。这场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上海市文物局、华东政法大学联合主办的“法治+文保”创新实践,不仅为全国高校学子搭建了专业竞技平台,更以青春之力点亮文物保护法治新图景。

    《文物保护法》自1982年颁布以来历经多次修订完善,今年3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施行。作为实施后的首次全国性普法实践活动,本届模拟法庭堪称“填补国内高校文物保护法实践教学空白”的破冰赛事。“我方认为王某的行为构成盗掘古墓葬罪、倒卖文物罪”。

    “我方认为王某构成盗窃罪,不构成倒卖文物罪。”来自全国高校8支参赛队伍围绕法律专家拟定的案例展开角逐,参赛选手的书状撰写、庭辩技巧、临场应变等能力接受了由实务专家、法学学者、法官、检察官、律师等组成的专业裁判团的严格考评。

    “通过比赛,我深入理解了珍贵文物界定、文物出入境审核等细致规定。”中国政法大学宋傲君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学子的心声。各参赛队伍在案例中探讨贴近生活的文物保护现实议题,参赛选手在法庭辩论中抽丝剥茧、据理力争,用扎实的法学功底诠释了文物保护的法治精神。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孙德立这样寄语青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强化使命担当,赓续中华文脉,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表示,活动以赛促学、以案说法、以法护文的形式,让文物保护法“活”在实践课堂,是法学教育改革的有益探索。

    活动期间,上海市文物局与华东政法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全国首个专门围绕“文物+法治”的研究机构——上海市文物法治研究传播中心。据介绍,中心将聚焦文物法学前沿问题与实践难点,着力健全文物法制体系、加强人才培养与智库建设、创新普法宣传模式,打造集学术研究、人才培育、文化传播、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全国文物法治建设提供“上海样本”。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赛事举办地华东政法大学东风楼建成于1924年,刚刚完成大修并首次投入使用。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修缮严格遵循“最小干预、强筋健骨、功能提升、环境改善、科技赋能”原则,让百年建筑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焕发新活力。近年来,华东政法大学已分批次完成长宁校区27幢国家文保建筑中11幢的修缮,“修旧如旧更要修旧如新”的实践恰与模拟法庭传递的“依法护文”理念形成呼应。(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华亭)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