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下午,由我校、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高级中学联合主办的“信仰之光:青春的礼赞——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主题教育活动”,在松江校区缘法厅举行。校党委书记郭为禄,团市委副书记王江,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虞潇浩,团市委学校工作部部长葛银锋,团市委少先队工作部部长李卓,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副处长张晓飞,松江区教育局副局长朱永,松江团区委副书记孙天骐,长宁团区委副书记陈成,以及来自松江区教育学院、“华政系”附属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的校领导与师生代表等700余人参与主题教育活动。
本次主题活动以“信仰”为核心,通过沉浸式情景剧,生动演绎华政青年“小孙”从“红领巾下的初心”到“团旗下的成长”,再到“党旗下的担当”的青春历程,让师生在丰富的场景体验中激发情感共鸣,在榜样力量的感染下坚定信仰意志。
导课中,郭为禄通过讲述雷锋、周恩来、邓小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等榜样故事,深入浅出,帮助在场大中小各学段的学生探寻“人生三部曲”的意义。他对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共产党员分别提出期望:希望少先队员从身边小事做起,让“时刻准备着”的誓言,在一次次伸手相助中践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希望共青团员牢记“党有需要,团有担当”的箴言,用理论武装头脑,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命运,续写新时代的“觉醒篇章”;希望共产党员对党永葆忠诚与热爱,以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使命,始终把人民利益置于心尖,践之于行。他指出,人生路上会有各种困难和挑战,信仰是方向、是灯塔。他寄语同学们从前人手中接过信仰的火炬,以实际行动点燃更多人的心灯,让“请党放心”的誓言化作“强国有我”的永恒接力。
在第一篇章《红领巾下的初心》中,以微队课的形式讲述了红领巾为何重要,通过安源儿童团的英勇故事展现早期少先队员对革命的热忱,在华政青年“小孙”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信仰的种子;在第二篇章《团旗下的成长》中,华政青年“小孙”在“行走的团课”的中感受着信仰的力量。陈延年、陈乔年视死如归的坚定目光,宋庆龄先生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周恩来总理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的身影……当舞台灯光亮起,生动鲜活的角色将信仰具象化。在第三篇章《党旗下的担当》中,华政青年“小孙”从红色研学的实践课堂到帮助彝良县小学的学生们实现愿望,信仰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了“小孙”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成长之路。当现场视频连线彝良县小学时,双方真挚的情感交流,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这堂沉浸式的思政大课,让学生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思政学习中,真切体悟思政教育的独特魅力。
活动尾声,团市委、市教卫领导与“华政系”校领导一同上台,在青春的礼赞中,共同扬起信仰之帆。此次活动紧密凝聚大中小学力量,形成助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强大合力,引领师生以信仰为舵,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征程中破浪前行。
我校大四学生王琛激动地说:“这场活动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我在迷茫时再次坚定了信仰。看到舞台上不同阶段的‘小孙’,就像看到了一路走来的自己。”华政附高郭子墨表示:“看到哥哥姐姐们在法律援助、公益比赛、进博会服务中的出色表现,我深受鼓舞。我也要努力学习,用知识回报社会。”华政附中张恩淇感慨:“革命先辈们为信仰牺牲的精神让我触动,我今后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华政附校何昕雨同学说:“以前觉得信仰很遥远,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它就在身边小事中。我要向哥哥姐姐们学习,践行信仰。”
据悉,本次活动从筹备阶段便备受关注。活动前期,我校团委积极行动,邀请“华政系”中小学思政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也深度参与指导。在备课过程中,师生们围绕青少年关注的热点问题,精准确定“新时代青年的使命”“爱国与奋斗”“信仰与担当” 等共性议题,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明确了方向。
我校作为上海市首批“大思政课”重点试验高校,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共青团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青春逐梦 强国有我”大中小思政一体化主题教育活动、“宪法在我心 法治伴我行”大中小法治教育一体化社团集市活动、“共话‘我’眼中的人民城市”大中小思政一体化主题教育活动……紧扣大中小思政教育需求、兼具深度与广度的特色活动打破学段壁垒,构建起阶梯式育人链条,将爱国情怀、法治精神、责任担当与奉献品格融入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成长轨迹,以“大思政”格局实现铸魂育人的深度浸润,真正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学段衔接中落地生根。
来 源 | 团委
编 辑 | 申建华 责 编 | 曹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