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至6日,第七届亚洲知识产权与创新大会在日本东京举行。本届大会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和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主办,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院承办。本届大会设置了40余个专题论坛,吸引了来自亚洲及其他地区300多位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学者发言,所有发言均采用英语进行。我校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丛立先,特聘副研究员邱紫雁、陈汪杰、周洪骞出席并作主题发言。
丛立先在“知识产权与争议”专题研讨会上发表“中国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司法前沿”主旨演讲。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成为全球热议焦点。他指出,中国法院通过多项标志性判决,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构建了AIGC著作权保护的“中国范式”。在报告中,系统梳理了2018年至2025年中国法院审理的五起AIGC著作权典型案例,深入分析了中国司法实践中的论证路径,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前瞻性思考。其精彩发言引发了与会专家的深度互动与热烈讨论。
邱紫雁在“人工智能与著作权”专题研讨会上发表“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责任认定”主旨演讲,介绍了中国近年出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相关案例,指出案例中存在的争议问题,并就广州和杭州奥特曼案作出详细评议。演讲引起多位学者的关注与支持,为会议贡献了重要讨论话题。
周洪骞围绕“公共数字借阅:现状与前景”在“版权与社交网络”专题研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电子书市场的迅猛发展与公共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服务的发展迟缓形成了鲜明反差。周洪骞提出,这一问题可能是由公共图书馆对法律风险的敏感性以及著作权法对借阅行为的错误评价导致的。在其报告中,分析了著作权条约确立的总括解决方案与当今数字作品市场对精细化规范的错位,并针对相关经典国际判例与同场专家进行了深入检讨。
本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有效提升了我校知识产权学院在亚太知识产权领域的话语权和学术影响力。通过与国际同行的深度对话,我校学者不仅展现了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的前沿成果,更为推动区域合作与全球治理贡献了智慧力量。
来 源 | 知识产权学院
编 辑 | 申建华 责 编 | 曹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