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匆忙,不必火花四溅不必成为别人,做自己就好。”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又来临了。
2024年度,华政园的她们获得这些荣誉:杜素娟获评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刘滢泉获评校级优秀女工干部。获得华政园第六届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杰出贡献奖和优秀贡献奖的是:于晓玲、王成娟、王晓骊、王娴、孙帅梅、刘丽珍、李俊、杜文静、鲁凤(按姓氏笔画排名)。
此刻,让我们细细聆听她们眼中的“好东西”。
于晓玲
人们常说的“好东西”,往往指那些让人愉悦的事物:春日微风的轻抚,食堂飘香的饭菜,朋友温暖的鼓励,学习和工作的一帆风顺。但若因此将挫折与困境视为“坏东西”,或许错过了生活更深层的馈赠。
考砸的试卷提醒我们查漏补缺,身体的警报教会我们重视健康,堆积的工作倒逼我们提升效率。那些让我们辗转反侧的压力,往往蕴含着突破自我的契机。就像登山时遇到的陡坡,虽然费力,却让我们看到了更辽阔的风景。
人生真正的珍贵,在于所有经历都在塑造着我们。成功的喜悦固然美好,但那些含着泪走过的夜路、咬着牙跨过的难关,同样在教会我们坚韧与智慧。当我们不再用简单的好坏标签定义遭遇,就能从每个经历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不必刻意追求顺遂,也无需畏惧坎坷。带着觉察的心去经历,那些或甜或苦的体验,终将成为滋养生命的土壤。所谓“好东西”,或许就是生活本身——只要我们用成长的眼光去丈量。
王成娟
“好东西”这个词看似简单,却又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可以是一本好书,带领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可以是一句鼓励的话语,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也可以是一份执着的热爱,指引我们找到人生的方向。
在我眼中,“好东西”是那些能够触动心灵、引领成长的力量。
一本好书、一堂好课、一次与智者的对话,都能让我受益匪浅,这些就是我眼中的'好东西”它们让我不断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为一线教学管理人员,一次次与师生的有效沟通、一项项管理流程的规范,都能让我感受到快乐,这些也是我心中的“好东西”,它们让我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王媖娴
于生活的广袤天空而言,“好东西”恰似熠熠生辉的点点繁星,令天空不再寂寞和单调。
仅就物的层面来说,“好东西”可能是橱窗里货架上那件令人望而不得的商品,博物馆里巧夺天工的珍宝名器,或是重塑认知的名言巨著,扭转乾坤的发明创造......然而,“好东西”的魅力不止于宏大与华丽,它也可能只是淋雨时有人善意匀来的一把雨伞,晚归时街边坚持亮着的一盏路灯,或是夏日里的一罐冰镇可乐,肩头背了十年的旧包......
“好东西”虽因人而异、因境而别,却都承载着人的向往和情感。在人心浮躁的风险社会里,它们宛如丝线,串联起我们与世界、与他人、与自我的联结感,不断为迷茫的生活注入意义感,抚慰踽踽独行的心灵。
愿我们都能用心感受和体悟,去发掘那些环绕着我们的“好东西”。它们,是我们平凡日子里的小确幸。
孙帅梅
什么是“好东西”?好像经常会讲到,一个词、一句话又难讲得清楚。
小时候,经常问外出归来的父亲:你给我带好东西了吗?那时候,月饼、桃酥、高梁饴、芝麻糖是好东西,一支笔、一个本子、一本书、一件新衣服,也是好东西。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凡是能吃的、能用的、能玩的,都是我眼里的好东西。
越长大,好东西越多。读研时,用兼职授课的钱,到美罗城组装了一台586的电脑,买了一台西门子还是摩托罗拉的手机,现在记不清了。当时心里甚是美得很美妙的感受不只是拥有了在当时算是比较新潮的高科技产品,更是学以致用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接受了那么多年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终于能够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多好。这种美妙的感觉是比电脑、手机更好的东西,
人到中年,对好东西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青年时喜欢的,如今还在喜欢的,物也好,人也好,能吸引我的,都有一种共同的品质,就是经风历雨、历久弥新,值得拥有。好的东西,也许会因为时光老去而褪色,但不会变质。好的关系,也许会因为世事变更而受磋磨,但不会人情淡漠。
刘丽珍
“好东西”是“顿悟时刻的会心一笑,柳暗花明后的豁然开朗”。
“最珍贵的宝物”,是学生眼中突然闪亮的光——那抹因顿悟而绽放的会心一笑,恰似春溪冲破冰面的瞬间。这种超越知识传递的默契时刻,构成了教育最动人的诗篇。
我喜欢读书,也喜欢教书。我认为教育需要相信和等待,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能和可能性,等待学生的渐修和觉醒,在不经意间点燃学生心中的激情。AI时代,算法虽然能快速处理数据,但人类独有的想象力仍然需要教育去激发。教学必须产生力量,传递能量。
在课堂上,时常有坐后排的男生在课间突然冲到讲台前,举着写满文字的草稿纸说:“老师,我忽然明白了,好像看见薛定谔的猫在概率云里跳舞了!”手舞足蹈地解释,原本抽象的概念在具象化比喻中豁然开朗。这种思维觉醒如同多米诺骨牌引发涟漪效应,“无用之用”的思维漫游,激活了想象力。
教育最迷人的悖论在于:当我们不再执着于“教给”学生什么,反而能见证思维种子的野蛮生长。那些会心一笑的顿悟瞬间,恰似夜航船上的星火,既照亮求索者的征程,也温暖摆渡人的心房。正如古希腊学园廊柱上镌刻的言:“教育的真谛,是让石头苏醒成雕塑,让雕塑焕发出比大理石更永恒的光芒”。
李俊
这两天气温骤升,一下有了春天的感觉。早起去到我的小花园,发现沉寂了一冬的花草生机涌动。仙客来送来了第一朵花,宛若仙女披着粉白的香云纱,摇曳多姿。
菊花已经过季,但菊叶正在努力地铺陈,酝酿着下一次的繁花。还有米兰黄绿色的星星点点、铜钱草圆圆嫩绿的小脸、月季缀满小芽的刺杆、直上云霄的纹竹新芽......一边细细地打理花草,一边听着鸟儿婉转,完全忘记了所有的工作,只想这一刻与自然同在。
但我毕竟不是作家,而是一个社科研究者。不能像老舍那样,可以终日徘徊于花草与文字之间,更多的时候得去聆听社会的脚步、感触社会的问题、体察人世间的哀愁。这种工作是需要有人去做的,因为只有安顿好人的肉身,才能安顿好人的心灵。出于责任,也是兴趣,我一直穿梭于理论学习与实证研究之间,一方面自己勤于阅读、调研与写作,一方面带着学生阅读、调研与写作。
不记得有多少次在名著和电脑前迷失自我,在和学生的讨论中激荡智慧,在城市里弄和乡间小路上观察和访谈,只记得那些真知灼见,点亮我求知的道路;只记得那些渴望的眼睛,期待被给予知识和机会;只记得那些沧桑的面孔,无奈中对我们予的希望。
也许我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大咖,也永远不是一个最好的园丁,但岁月终将记住努力的足迹和充实的心灵。
刘滢泉
新学期,上班、落座、开电脑、登录oa,来自宣传部的邀约映入眼帘——谈谈眼中的“好东西”。
好,美也,《说文解字》用一个“美”字诠释了好的含义。“真善美,方可谓,真美也。”
人生的美,在于日复一日的生活的点滴处、细微间,亲人朋友的关爱,前辈师长的教诲,可谓至真至善;认真对待生活,抛却浮躁、秉持热爱,可谓于心灵深处的至美。不错过四季之美,用心对待每一天,用情感受、体味烟火之味,珍惜每一份小美好,让生活中的小幸福、岁月中的小惊喜,连缀成心底最充实、丰盈的美好。
杜文静
在我眼中,“好东西”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珍贵之物,更多的是那些能够触动心灵深处的事物。它们可能是一段镌刻心扉的回忆,可能是一份真诚感人的情感,也可能是如明灯般照亮人生道路、启迪智慧的书籍。
2013年,我有幸参与了“西方法律逻辑经典译丛”项目。在翻译并深入研究这些前沿著作的过程中,我思考着如何将这些理论融入到自动法律推理的证据推理模型中,以更好地契合人工智能模型的多元化需求。那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好东西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其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它所能赋予的深刻启迪和方向指引。
好东西,乃是那些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引领我们心灵前行的事物。它们或许看似平凡,却能以其独特的魅力,使我们心之所向,为未来的人生织就一幅绚烂多彩的画卷。
杜素娟
萧红曾说,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身边的累赘是笨重的,而她们又是那样习惯于自我牺牲......一代代女性的命运中,困难、孤独和无助都似乎太多了一些。但也正因为这种天性,女性才需要一次觉醒:只有强大和独立,才能拯救自己的人生。
经济独立,才能让我们庇护自己,也庇护自己想庇护的人;精神独立,才能不做依附他人的菟丝花,不茫然不徘徊不彷徨,做自己精神世界里的独行侠。当然,我们还需要一份对于自我的想象,去享用未来人生中的无限可能,我们不是风雨中易碎的花瓣,是可以穿越岁月的大树,积蓄踏过四季的力量,生长每一个年龄的美丽,不辜负生而为人的每一份才华。
身为一个女性,还有什么比守护自我、建设自我更好的“好东西”呢?
在此,祝大大小小的姐妹们,节日快乐!
鲁凤
在生活的万花筒里,“好东西”的模样干变万化,它们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我们人生的旅程。那些不期而遇的美好瞬间,那些触手可及的温暖物件,那些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皆是熠熠生辉的珍宝。
作为从业二十多年的学生工作者,一本本谈心记录和工作日志算得上是其一。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记录着学生们初入大学的迷茫、人际交往中的卡点、拿到奖学金时的开心、失恋分手时的忧伤、职业选择时的困惑、考研上岸时的喜悦......它们构成了我个人从事教育工作的编年史,写满了我与学生的青春记忆,见证了我与他们共同成长的历程,更承载着一届又一届学生的信任。
教育无他,唯爱与责任。在三八节这个特殊的节点,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女性教育工作者。教室里,她们用热忱和情怀丈量生命的维度,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谈心室里,她们用爱心和耐心拆解学生心事的谜团,陪伴他们走过那些生命中的至暗时刻;食堂里,她们把光阴熬成浓汤,将岁月蒸作暖香;宿舍楼里,她们日夜守护,为晚归的同学亮起暖人的灯光......这些默默耕耘的女性教育工作者,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细腻和温暖,搭建成长的阶梯,触摸教育的灵魂,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贡献。
三八节,让我们感恩这些“好东西”眼中常存美好,心中满怀热爱,永远绽放独属于女性的华彩!
来源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编辑 | 罗林哈 责编 | 曹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