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深化我校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建设,我校以核心课程建设为牵引积极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于今年1月开展了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核心课程申报工作,经校内初审、现场答辩、实务专家评审,立项“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中国特色涉外法治”“普通法精要”“反制措施的法律规则与实施机制”等11门作为首批核心课程开展建设。3月4日,我校在松江校区召开首批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核心课程建设启动会。校党委副书记韩强,教务处、人事处相关负责人及立项建设课程团队代表参会。会议由副校长洪冬英主持。
韩强表示,学校近年来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以及涉外法治建设需求,真干、实干、大干、快干,努力做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先行者、探路者,取得了积极成效。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核心课程建设是学校继续深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改革的核心举措和关键一环。他强调,人才培养改革要以课程为核心、以教材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在项目建设上,要紧紧围绕课程建设这个中心,一体推进教材编写、案例遴选等一系列相关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精心打磨一套涉外法治人才自主培养核心课程体系。在保障支持上,人事政策起着关键作用,学校会坚定不移地将“破五唯”举措落实到各工作环节,让人才培养工作能够在良好的制度土壤中茁壮成长。在实施路径上,协同合作是必由之路,立项建设课程团队应吸纳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实务专家力量,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理实交融”的高水平涉外法治核心师资团队。在工作进度上,要在确保课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工作节奏、加快建设步伐,“既快又好”的全力推进核心课程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学校涉外法治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洪冬英指出,我校高度重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此次启动会是学校以核心课程建设为抓手加快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关键一步,对于“早日培养出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洪冬英回顾了本次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核心课程的申报、立项情况。她指出,本次核心课程建设学校下了很大决心,由教务处和人事处共同牵头,课程建设与师资团队、教材案例资源建设一体推进,学校按照核心课程建设要求和目标确定任务总量,实行“一团队一策”,除了匹配相应的建设经费,还制定了相关的人事激励政策。希望首批立项建设课程团队带着使命、带着责任,积极投入核心课程体系建设。
会上,校党委人才办主任兼人事处处长季奎明围绕项目任务书,对核心课程建设的人事考核及相关政策进行深入阐释。教务处副处长罗小莹介绍了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核心课程的建设任务和工作要点。
与会人员围绕核心课程教学设计、教材编写、案例库建设、团队建设、实践和竞赛项目开发等展开深入交流。各立项建设课程团队代表纷纷表示将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积极推进教材、案例、实践等教学资源建设,努力打造涉外法治“金课群”。
此次启动会为我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下一步,我校将以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改革为牵引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巩固成果、扩大战果、强化效果,开创具有华政特色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
来 源 | 教务处
编 辑 | 申建华 责 编 | 曹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