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政要闻

  • 当代中国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学术研讨会在校举办

    发稿时间:2025-03-03浏览次数:23

    3月1日上午,由我校和上海市法学会共同主办,刑事法学院和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联合承办的“当代中国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学术研讨会”在长宁校区召开。研讨会围绕我国青少年权益保护与犯罪防治问题进行了阶段性的历史回顾、学术总结与新征程展望。我校功勋教授徐建先生的新书《中国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四十年》在研讨会上同时发布。来自沪内外的130余位嘉宾、师生参加研讨会。


    ▲校功勋教授徐建,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贾宇,中国犯罪学会会长万春,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敬大力,校党委书记郭为禄,校长叶青共同为新书发布揭幕


    徐建教授深情表示,这本书前后历时 40 多年最终得以完成,党的领导贯穿始终。从事业起步到研究开展,都离不开党的直接引领,在 1979 年 58 号文件的指引下,这项探索事业得以起航。扎根中国司法实践 40 年所取得的众多成就,都被详尽记录在这本书中,这里面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和数以万计一线探索者的努力。他感慨,能生长在这样一个重视知识、鼓励探索的读书时代,是时代赋予这一代人的幸运,时代给予了广阔平台,每一代人都肩负着独特使命与责任。同时,他也指出,更大、更艰巨的任务在新的征程上,需要在座更年轻的同仁接力奋斗。因此,他特别感谢新时代、感谢党、感谢华政以及在座的所有同志。谈及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研究,他强调,“中国的经验和理论,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很多国家所不具有的,我们的经验有很深、很好的实践效果,要让全世界来了解中国特色、中国贡献。希望在座的同志和一代代的年轻人为我们的国家、为国际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1979级校友、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曹建明回信徐建教授,郭为禄专程看望徐建老师并送上回信。


    曹建明给徐建教授的回信中表示:“这部近近80万字的大作,生动记载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党和国家保护未成年人和防治青少年犯罪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及宝贵经验,全面阐述了徐建40年来对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学术思想和重要建议,凝聚了40年来倾注自己全部心血,始终坚守对中国青少年保护和犯罪防治研究的丰富成果,充分展现了以徐建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法学家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同时,曹建明衷心希望华政的未成年人保护和青少年犯罪防治研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更加深刻认识新时代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治理的重要意义和重大责任,深入学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站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治理研究的最前列,进一步推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有机融合,为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贾宇,中国犯罪学会会长万春,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敬大力出席研讨会并作主旨演讲。我校党委书记郭为禄,上海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会长施伟东在会上致辞,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主持开幕式。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长宫鸣致贺信。



    贾宇强调,2024年是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工作启动40周年,40年来,我们从教育、挽救到双向保护的理念核心,从单一司法手段到多元社会治理的转型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少年司法之路。未来,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的司法治理应当做到:保护未成年人始终是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基本,未成年人保护是衡量文明进步的标准;坚持宽容但不纵容是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重要原则,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但保护绝非纵容,更不意味着对恶性犯罪的无原则姑息;数字赋能是各级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重点的全新路径,开发少年审判帮教提示预警、侵害未成年人从业禁止监督、家庭教育指导协作等一系列应用产品,以数字司法织密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



    万春指出,要认真总结并发扬光大徐建教授的重要学术思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研究方法。要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持续推进青少年犯罪预防治理和保护事业的创新发展。他强调,深化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要始终地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增强犯罪治理研究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要以构建中国犯罪学自主知识体系为责任担当,提升犯罪学学术研究的使命感;要坚持问题导向,秉持家国情怀,在本领域稳扎稳打、深耕细作;要密切与实务部门合作,提升学术研究的理论指导实践的应用价值;要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和平台建设,推动中国犯罪学研究的高质量、国际化发展。



    “长期以来,我校重视青少年保护与犯罪治理的理论研究及其实务应用的转化,在国内国际都享有盛名。徐建教授作为第一批开创、专注少年法治研究的学者,对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结合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敬大力表示,理论研究要始终坚持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中央确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部署要求;要坚持把程序完善研究作为青少年犯罪防治研究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尊师重教、薪火相传,培育法治新人;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是法治文明的试金石,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议题。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共同书写中国少年司法制度新篇章。



    郭为禄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家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加强青少年司法保护,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司法机关、法学院校的职责。我校在1979年复校开始,在徐建教授等老一辈学者的带领下,率先组织开展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四十多年来薪火相传,取得丰硕成果。徐建教授等在青少年犯罪的学术期刊建设、理论专著、研究规划、参与创建少年法庭与未成年人检察、少年法规、研究生招生等方面取得了七个“全国第一”的历史功绩,为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作出了开拓性、奠基性的贡献。这本新书既凝聚着他的心血、智慧,是我国少年司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四十年以来的学术性总结,也是我校教师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最生动体现。

    会上,郭为禄受委托代为宣读曹建明的贺信,并深受感动:“这是华政最优秀学生给最优秀教师的信,这是一位‘三好学生’与一位‘四有好老师’的对话,这是‘好大学的故事’,应该被收藏在华政的校史档案中。”他认为,华政70多年的历史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未来一定会有更多这样的故事——关于学术研究和社会责任的故事,关于教育和青少年成长的故事。郭为禄呼吁全校师生认真学习曹建明给徐建的信,深刻体会人民教师的教育情怀,法学家的使命担当;深刻体会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校友对母校的殷切期望,全面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开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叶青表示,青少年权益的保护与犯罪防治是华政的传统优势学科。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以武汉教授、徐建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从服务党和国家需要出发,从犯罪对策学转向青少年犯罪预防和未成年人保护的新领域探索,弥补了理论研究的空白。经过几年的艰辛探索,在理论体系与专业资料、期刊建设、研究建制构建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声誉。今天大家齐聚一堂,既是为了不忘来时的路,传承老一辈青少年法学理论学者与青少年司法实务专家们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也是为了搭建理论与实务高规格交流平台,展望青少年权益保护与犯罪防治研究的未来方向。



    施伟东受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姜平委托致辞。他表示徐建教授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力、宏阔的实践视野、卓越的文字素养,以亲历者视角为我们深厚呈现了我国四十年来,在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预防领域开拓创新的历史进程。在徐建教授的组织推动下,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依照当时的法律规定大胆求索,勇于创新,创设了我们全国第一个少年法庭。少年法庭成立以后,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少年司法的专门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并推进了全国少年司法制度体系的改革和发展。他为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所作的努力,是我们所有关注、关心未成年人法研究者学习的榜样。在继续加强未成年人法研究的新征程上,上海市法学会和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将努力走在前面,并为这一领域专家学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宫鸣在贺信中代表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向徐建教授新书出版致以最诚挚的祝贺,对徐建教授作为中国当代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先行者和少年司法制度改革的推动者,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民之所系”,将学术理想融入国家法治建设,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学术使命感,深耕青少年犯罪预防和保护领域,为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做出了创新性的贡献,致以崇高的敬意。他表示,徐建教授的新书是我国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治理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徐建教授个人心怀“为了明天”,坚定选择将青少年犯罪与未成年人保护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忠实记录。这本著作将是青少年犯罪预防和保护理论实践的不断传承之作。

    交流研讨和学术总结环节由我校副校长罗培新主持。上海市政府原副秘书长、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柴俊勇,上海海关学院原院长肖建国教授,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首任庭长左燕,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光贤,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侯丹华,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上海市监察委员会驻上海大学监察专员周建军,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徐世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法学研究所所长姚建龙等作交流发言和学术总结。



    “这本书记录了当代中国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防治四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徐老师的学术人生和个人贡献,更是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犯罪治理故事和经验的体现。”姚建龙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在为人上,徐建教授是宽和的长者,是大时代的缩影,人生充满了传奇,是平凡但又独特的那个时代的存在;在为学上,徐建教授一生坚持只做一件事,只研究一个问题——就是研究青少年保护、青少年犯罪,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在为师上,徐建教授是华政当之无愧的功勋教授,培养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理论和实务部门专家和学者。他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赢得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也备受各界的广泛尊重。他表示要像徐建教授那样做一个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始终坚守如一的学者,令人尊重、平凡的人。




    来 源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编 辑 | 申建华    责 编 | 曹 婧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