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我校在长宁校区基石厅召开2024年度教师荣誉表彰大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充分发挥教师荣誉激励和榜样引领示范作用,培养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2024年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关键之年,迎来了新中国第40个教师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好老师十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致信教师代表提出“教育家精神”一周年。这一年,学校全体教职工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为推动国家法治建设和法学教育发展,为高等教育和学校建设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
“我们不变的初心,是讲好大学的故事、讲好教师的故事,弘扬尊师重教的风气,唱响‘以教师为第一’的旋律,激励广大教师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培育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优秀教师。”校党委书记郭为禄指出,好大学的故事,是“智慧的创获”的追求,是“品性的陶熔”的历程,是对“民族和社会的发展”的憧憬和奉献。他寄语大家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面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颠覆性变革,郭为禄围绕“教师生涯的使命”和大家交流体会。他表示,教师生涯的使命是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新时代教师的道德责任和法律义务,也是教师职业身份的合理性合法性的根本基础。
教师生涯的使命也是理解和助力学生的成长历程,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他认为,“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做学生的贴心人才能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亲其师”而“信其道”。
同时,教师生涯的使命还在于自身创造性的学习,并引领学生创造性学习,以及师生共同成就“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他希望新时代教师坚持求是创新,做教育强国事业的行动派。
“青椒之勇,勇在底气,勇在兴趣,勇在尝试。” 2024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榕湖投资奖教金获得者熊波副教授诙谐幽默地向大家介绍了“青椒之勇的三个维度”。他尝试在教学、科研的双向事业中创造自己的一片独特天地。
“在华政的事业中,我们都只是大江大河中的一朵浪花,只有将个人的努力汇聚在共同的事业中,才能够形成磅礴力量,才能够将高水平政法大学的高质量发展推向前进。”人才项目代表焦艳鹏教授围绕“我和华政的缘分”,动情地回忆了自己与华政情缘的几个小故事。
他深切缅怀了我校刑法学科的创始人苏惠渔先生,并从刑法学科发展的历史中归纳出“华政学术精神”,积极倡导与鼓励新一代华政人以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为人生志业,努力把学校事业推向新高度、新境界。
“唯有热爱才能抵消岁月漫长,唯有坚持才能实现学术梦想,唯有创新才能突破学术重围。” 第六届杰出科研贡献奖获得者章志远教授通过三个“唯有”总结进入学校工作十一年的治学感想。
教师荣誉表彰仪式上,校领导为获得2024年度市级及以上荣誉和奖项、第六届贡献奖、2024年度校级荣誉和奖项、2024年度入选各级各类人才项目教师代表颁奖。
来 源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编 辑 | 申建华 责 编 | 曹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