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上了老师的课,我也想考华东政法大学!”
“老师,知道您要来我真的很开心,我和同学们在走廊里等了很久!”
12月24日-12月26日,在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指导下,由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及我校师生组成的上海-六安“希望网校”项目团队一行赴安徽省六安市开展为期4天的调研和支教活动。我校刑事法学院吴思远教授、法援志愿者张姿琦和牛帅康参与活动。
此次支教行是在上海、六安两地团市委的协助安排下开展的公益活动,项目团队先后赴六安市裕安区西河口乡福佑希望小学、城开希望小学以及六安市霍邱县长集中心小学、平安希望小学进行线下支教、调研和家访。这是一场从云端到现实的“奔现”,也是法援志愿者们与同学们跨越山海的情感共鸣。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充分了解当地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希望网校”课程做出针对性的优化改进。
支教中,牛帅康用生动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解法律知识,“看到他们眼中闪烁的好奇与认真,深感责任重大”。法治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小学生了解自己作为儿童有哪些基本权益以及承担哪些基本责任。课堂上的小游戏和小剧场的方式让学生对于网络谣言和反诈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牛帅康也从中看到了孩子们的表演天赋,“这些经历让我明白,支教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心灵的陪伴与守护。”张姿琦则以《今天你做小法官》作为法治课主题,以《民法典》为大方向,介绍《民法典》的制定历程及内容框架,将人格权为重点讲解不同案例,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激发法治思维。她还设计了“谣言传声筒”游戏,提醒孩子谣言止于智者。
志愿者张姿琦在上法治课
志愿者牛帅康和同学们的合影
同学在作文里写下对于法治课的感悟
为更深入清晰地了解当地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支教团走访了12名学生家庭,以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了解当地学生的家庭、生活。在熟悉学生的学科优势和个人特长后,团队成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学生的奋斗方向提供一定的指导,同时也了解学生和家长对于“希望网校”项目的真实想法和建议。家访中有不少家境困难的学生家庭,他们除了读书还要照顾家里的弟弟妹妹,并帮助长辈做家务,家访结束后志愿者们都深受感动。
家访时,支教团队老师在安慰情绪低落的学生
与孩子相约“画家”梦与上海行
四天的支教行虽短暂,但却让支教团的老师和志愿者们更充分深入了解了当地农村小学的所盼所需,为下一步课程开发和设计提供了依据。
据悉,上海-六安“希望网校”项目是2023年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希望工程重要寄语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相关要求,推动两地希望工程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上海、六安两地政府的支持下,上海团市委和六安团市委的共同协调下,由上海市希望工程和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大华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旨在将上海的大学教育资源通过网络来传输,弥补和提升六安当地学校的教育课程。
来 源 | 团委
编 辑 | 罗林哈 责 编 | 曹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