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上海法治报】付建军、忻睿博:跨界融合 基层可持续创新的密码

    发稿时间:2024-12-17浏览次数:78

           付建军  忻睿博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可持续的基层治理创新不仅体现为创新动力的持续性,更体现为内容的持续更新。十八大以来,缘起于乡村纠纷化解的“枫桥经验”在诸暨市逐步向经济发展领域拓展,形成了一系列新做法、新模式。在此背景下,构建“枫桥经验”产业版成为诸暨市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内容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是搭建事前零距离服务体系。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个重要内涵是“提前”二字。在经济发展中应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同样需要突出“提前”二字。譬如,诸暨市公安局构建了全方位企业服务体系,整合全市23个基层商会、57个行业协会资源,打造“1个市级护企优商服务中心+18个派出所服务分台+35个重点企业(市场)警企联络室”,有效解决各类企业经济纠纷,护航本地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推进事中跨圈层协商。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已经不再局限于企业和行业内部,而是越来越与社区、楼宇等空间高度融合。由此,经济矛盾纠纷已经具有了超时空的特点,原有按照行政区划等属地治理路径开展的矛盾纠纷化解面临较多挑战,需要结合数字经济在矛盾产生的空间、领域、主体等多个维度,重新构建事中矛盾调处机制。譬如,针对商圈内的网约房这一新业态,诸暨市未来城商圈建立了联动治理机制,派出所、市场监管、文化、消防等多部门加强沟通对接,开展联合检查,明确不同部门的不同法律职责。

      三是创新事后专业化机制。在矛盾发生后,如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关注的重要议题。诸暨市构建了全方位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各条线、各部门都建立了职责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由诸暨市财政局在工程价款纠纷领域开展的“红色调解”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诸暨市财政局以市级党员调解专家为依托,主动联系企业、深入工程项目现场,听取、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共计805条,开展工程造价网上特色讲座16场,网上交流业务学习9000余人次。

      诸暨市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实践符合从基层自主创新到中层整合再到基层扩散的一般规律。在此过程中,基层政府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将特定领域中的治理任务或责任与新时代“枫桥经验”相结合,从而推动其向其他领域扩散,在面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扩散态势。这表明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内部横向扩散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创新动力。此外,这种横向创新扩散具有向外辐射的趋势,很多国企甚至民营企业主动加入创新行业。在诸暨,电力公司、物业服务企业、大型工程建筑公司等纷纷参与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实践,形成了一批具有典型性的创新成果。

      跨界融合为治理创新提供了边际增量。诸暨市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向各个行业扩散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跨界融合。譬如,做好经济发展服务工作的主体部门并非公安局,公安局的核心职责在于执法,但公安局通过介入新时代“枫桥经验”并将之跨界到经济发展领域,为自己增加了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内涵,并通过搭建三级服务平台,使公安局在经济发展中的服务角色具体化。这些案例表明,按照传统的部门职责,基层治理创新难以获得更大的空间,通过跨界融合则可以显著扩大基层治理创新的边际增量,原有创新由此拓展出新内容。

    诸暨实践表明新时代的基层治理创新存在“发源地效应”。诸暨市能够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从治理领域向经济领域拓展应用,与诸暨市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具有很大的关系。其一,“枫桥经济”的本源还是“枫桥经验”。这说明发源地决定了创新具有强烈的路径依赖特征。其二,诸暨市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拓展得到绍兴市乃至浙江省的支持,各个条线部门也都在各自的业务领域内将资源下沉到诸暨市,开展相关的拓展试点。其三,从案例看,诸暨市自身开展相关实践的动力非常充足,这一方面反映了其创新的内生动力,但同时表明其面临的外部创新期待较高,当地政府需要“推陈出新”,最终推动创新迭代。

    (本文为《新时代“枫桥经验”行业版创新扩展》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于:上海法治报,2024年12月13日)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