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至24日,“研究发展司法鉴定新质生产力暨第四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及其法律问题”研讨会在我校长宁校区交谊楼举行。
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苏州市公安局苏州工业园区分局、《计算机科学》杂志、江苏网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弘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金杜律师事务所、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研讨会。会议由我校主办,刑事法学院、上海市长宁区司法局、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承办,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计算机科学》杂志、江苏网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弘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我校司法鉴定中心协办。
我校副校长罗培新致辞表示,我校完整的司法鉴定学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相关行业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在智能时代科学技术与法律专业相融合的背景下,司法鉴定专业跨学科领域融合发展的特性,为企事业单位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新的结合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为多行业、多领域带来广泛机遇和创新空间,其赋能于司法鉴定领域,也必将助推鉴定行业高质量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
我校原党委书记、司法鉴定学科创始人、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会长杜志淳指出,华东政法大学的司法鉴定学科以卓越的成就赢得了全国瞩目。作为我国首个全覆盖本、硕、博及博士后流动站培养的专业,华政司法鉴定学科以扎实的学术积淀和系统化的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守护公平正义贡献着“华政人”的智慧与力量。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如初升的晨曦,以其磅礴之势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深刻重塑了司法的实践与未来。它们在司法鉴定行业领域不断深入地应用,不仅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工具与视角,更推动着司法鉴定工作的科学化、智慧化。
上海市司法局司法鉴定管理处处长蒋文英、上海市长宁区司法局局长王伟琴、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胡光主任致辞,分别从司法鉴定业务与行业管理等角度指出法律科技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和趋势性。
大会报告和研讨环节分别由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刘晓强教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胡翠华教授、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声像和电子数据鉴定研究室主任郭弘正高级工程师主持。上海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顾春华等专家学者各抒己见,讨论内容涵盖AI素养、零知识证明及应用、AI 模型及内生的隐私泄露风险、数智科技创新推进司法现代化以及大模型在数字检察工作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出海及相关的涉外法治前沿热点、人工智能在电子数据取证方面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在犯罪现场重建以及侦查线索发现和声像资料鉴定等方面的应用、数据流通体系的可信性研究以及数据安全风险治理、数据共享合规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刑事责任问题等方面。
我校刑事法学院党委书记王永全教授在闭幕式暨大会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研讨会参会人员来源广泛,不仅有国内众多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还有政府、科研院所、鉴定机构、律所和企业事业单位等部门相关从业人员。会议的规模与层级均远超预期,彰显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与广泛影响力。会议论题内容丰富多样,聚焦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进展、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与大语言模型以及数智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创新应用、数据安全风险、侦查检察审判过程中的技术应用及其带来的挑战,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衍生的相关法律问题等核心议题。不仅反映了当前科技发展的热点与趋势,也紧密关联着法律实践与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充分体现了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度交流与融合。
来 源 | 刑事法学院
编 辑 | 申建华 责 编 | 曹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