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类课程如何让学生更有参与感、获得感、成长感?
实务类课程如何脱离以“教师想象”为出发点的教学模式?
实务类课程如何根据业界需求来编排知识体系?
如何以科研和教学的相互促进为基础,延伸产教研的链条?
11月24日,我校韬奋新闻传播学院“产教融合驱动下网络舆情分析实务课程的创新与实践研讨会”圆满落幕。本次研讨会依托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网络舆情收集与分析”“国际传播与对外报道”教学团队和新媒体数据研究院产教融合转化团队举办,20余位行业专家和校友代表齐聚云端,共享实务课程产教融合经验思考。研讨会由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新媒体数据研究院院长、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网络舆情收集与分析”负责人孙祥飞副教授主持。
韬奋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范玉吉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我校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形成了面向业界需求开展法制新闻教育的实务教学传统。韬奋新闻传播学院在新闻传播学与法学有机结合、学界与业界有机结合、理论与实务有机结合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发展,持续向“华东地区乃至全国享有较高影响力与美誉度的高水平特色新闻传播学院”的目标扎实迈进。
校教务处副处长杜素娟教授指出,产教融合助力实务课程建设之际,亟待深入探究产业需求导向、课程体系契合逻辑、实景教学创新路径、教学团队适配策略以及课程评价机制等关键议题。本次研讨会聚焦上述系列问题,搭建起高效的交流平台,有助于广聚各方智慧,进一步探索创新实务课程建设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效能。
研讨会上,来自政产学研四个领域的20余位行业专家与校友代表,共同围绕“产教融合驱动下高校实务课程的创新实践”“产教融合驱动下网络舆情教学方式创新”“需求导向下高校舆情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智能传播时代青年学生的舆情素养教育”“智能时代的技术创新与教学成果转化机制”“新闻传媒类实务课程的评价体系重构”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
围绕“产教融合驱动下的实务课程创新实践”主题,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导师禹卫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高校示范性本科课堂”“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课程负责人肖鸾仪,分别以“新文科多模态大数据平台的创新与实践”“全球化视域下多语种舆情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与产学合作创新”为题进行交流。
禹卫华认为,新闻传播学的教学和研究方法也必然伴随由量化方法牵引到混合方法和工程能力的变迁,我们的教学必须反映社会全面数据化后的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传统的文理科的融合度进一步加强,文科也要占有算力资源并加强工程能力建设。肖鸾仪谈到,课程体系建设应注重吸收先进教学理念,强化教育资源整合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课程改革创新需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例如,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探索更加贴近我国需求的教育模式,同时服务于社会发展实际。人工智能时代的课程设计还应充分考虑技术伦理和社会价值,强调科技向善,以培养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围绕“产教融合驱动下网络舆情教学方式创新”主题,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执行主任李双龙,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于晶,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裴增雨,东华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于嵩昕分别以“快速真实地获取舆情之方法创新”“舆情沟通中的新闻发布模拟实践”“危机管理中的信息研判与决策分析”“面向业界需求的课程知识体系重构与教学方法创新”等进行了交流。
与会专家指出,从教学的方式方法来看,要将“实例、实景、实操、实训、实战”全过程嵌入知识体系的传授过程,以“网络舆情收集与分析”为代表的实务类课程,不仅要在知识体系的更新上下功夫,还要同步实现教学场景、智能手段、师资队伍、实践平台、评价体系、成果应用等的同步更新。
围绕“智能传播时代青年学生的舆情素养教育”这一主题,上海市社联科研处张腾腾,智慧星光新媒体研究院院长、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特聘智库专家、资深网络舆情分析师、《舆商思维》作者赵华奇,浙江省社会治理与传播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浙江传媒学院讲师贾祥敏分别从服务决策咨询、服务成果转化、服务人才培养三者交叉的角度进行了同题共答。
与会专家认为,从教学知识体系的重构来看,网络舆情分析实务类课程,不仅要注重传统的理论的教育教学,更要从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各类学科综合交叉的角度,将宏阔语境下的国情世情知识,舆情热点表征的情绪机制,网络信息公开的好感度,新兴信息传播平台的传播逻辑、网络舆情研判背后的决策逻辑,网络舆情演化的整体思维和过程思维,理论下的“应然想象”与实践中的“实然状态”的偏差等都纳入知识体系,更加注重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的转变。
围绕“需求导向下高校舆情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主题,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中心舆情与政务新媒体处副处长刘雪姣,人民网网上群众工作部高级研究员、智库组组长刘鹏飞,健嘉医疗品牌营销部部长郑世超等嘉宾围绕“产业需求导向下网络舆情工作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网络舆情分析师角色定位及培养路径”“医疗健康领域网络舆情分析人才的行业需求与培养建议”等话题进行发言。
与会专家指出,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是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闻传播类人才,能否以建设性思维解决社会现实中的“真问题”,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网络舆情分析实务类课程,也正朝向专业化、通识化两个进路发展。一方面,舆论传播格局发生深刻变革下,舆情素养已经成为人类迈向数字时代与法治素养、媒介素养同等重要的基本素养;另一方面,从尖端科技、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来看,舆情分析师的专业性、专门化程度越来越强,在方法的规范性、严谨性和职业标准化的要求上也越来越高。
在“智能时代的技术创新与教学成果转化机制”主题中,西安交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陈积银以“智能传播时代新文科建设的成果转化机制――基于数据新闻大赛的实践”进行主题交流。陈积银教授以连续9年举办全国数据新闻大赛的实践经历为案例,对智能传播能时代中国新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AI赋能下基于新文科建设目标的新闻教学模式创新和以全国数据新闻大赛为载体所驱动的新文科教学建设改革的成果转化机制进行了分享。
北京智慧星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郭燕双结合大量场景案例,以“舆情技术如何赋能舆情实务类课程教学”为题进行交流发言,展现了全局性整体视角、显微镜式微观视角和过程性动态联系视角下,智能化、数字化大数据系统从多个角度对“产教学研用”的赋能。
在校友专场,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中心舆情与政务新媒体处干部高申杨、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组织人事部干部张梓豪就“新闻传播实务课程的评价体系重构”进行了交流。两位校友代表结合本硕期间的学习特别是在校期间从事相关实操、实训经历,从“过来人”的视角对如何丰富实务课程教学的知识体系,如何创设教学实训实操的平台环境,以及如何有效实现“从学业到事业”衔接转化,分享了对课程进一步优化的期待和设想。他们认为,注重“实例、实景、实操、实训、实战”是有效实现“从学业到事业”转化的必要阶段,用好实训机会和实践载体,对于知识和能力提升有很大裨益。
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产教融合驱动下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必须拥抱新的前沿技术、打通专业和学科壁垒、面向实践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洞察行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加强业界学界的双向对话交流。此次研讨会提供了一个集思广益、博览众长的良好契机,有助于进一步打通“产教学研用”的闭环,推动智能传播时代产教融合机制路径与方式方法的创新。
韬奋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胡慧源教授在论坛总结环节表示,此次“产教融合驱动下网络舆情分析实务课程的创新与实践研讨会”非常应景,与学校正在编制的“双高”试点方案契合,与学院近年来在课程建设上取得的成绩和成果契合,20余位专家及校友们的主题分享对于细化深化实务类课程建设有很大的帮助,研讨交流的内容将会进一步内化在学院后续相关工作中。
近年来,韬奋新闻传播学院先后有“网络舆情收集与分析”“国际传播与对外报道”等入选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依托新媒体数据研究院、韬奋新闻出版研究中心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中心等平台,学院实务类课程产教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正在越来越多地与行业前沿深度对接,助力实现教学水平与服务能力的双提升。
来源 | 韬奋新闻传播学院 新媒体数据研究院
编辑 | 申建华 责编 | 曹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