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我校与贵州财经大学联合主办的“2024中国-东盟数字时代的法学教育暨法治人才培养论坛”在贵阳东盟永久会址圆满落幕。论坛是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框架下举办的一次重要学术盛会,旨在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法学教育领域的合作,推动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转型,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人才支持。
论坛汇聚了来自中国、新加坡、柬埔寨、孟加拉等东盟国家的近百位法学界、教育界、政府部门及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和分享数字时代法学教育的创新与转型,以及法治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贵州财经大学副校长徐大佑主持会议。
贵州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战勇在致辞中表示,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必须主动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他强调,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法学教育方面的紧密合作,不仅能够促进区域法治建设,还将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关键的人才支持。战勇指出,合作创新是数字化背景下法学教育的必然选择,只有通过教育模式的更新和共享,才能培养出适应数字经济需求的法治人才。
我校党委副书记韩强提出,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加强法学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数字素养的涉外法治人才。他强调,面对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跨境电商、网络安全、数据保护等新兴法律领域的需求日益突出。中国与东盟国家应携手并进,共同培养具备数字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涉外法治人才。
贵州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李兵表示,此次论坛是加强交流与对话、全面深化法学教育法学研究等领域合作的国际平台,将汇聚中国东盟法学界研究智慧力量,共同探讨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涉外法律知识人才的新思路新路径,推动构建更加创新包容、可持续的中国东盟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蒋浩提出了四项具体建议:法学教育应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推动教学内容的更新;各国应携手共进,共同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法治英才;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弥合理论与实务的差距;立足全球视角,培养多领域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法律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甦认为,此次论坛主题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高度契合,他指出可以从中央文件对数字概念的政策运用中,更为明晰地把握论坛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学术主旨和理念导向。他期待此次论坛能够根据数字时代的新理念、新形势和新问题,展示和传递新的观察与思考。
在主旨演讲环节,法学教指委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李树忠教授表示,数字技术正重塑法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需要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平台,在数字法学、网络法学等前沿领域开展联合研究,设立人才交流项目,加强法律实务合作。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张宇从数字查证能力、数智应用能力、数法研究能力三方面讲述了检察机关如何运用数字化技术以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期待高校法学教育能够培养更多跨界人才以满足数字时代司法实务对数字法治人才的需求。我校智能法学科带头人、互联网法治研究院院长、数据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富平教授立足于数字时代的社会经济特征,深刻剖析了数字时代法律发展的逻辑,阐述了数字时代法学人才培养的路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冯辉教授揭示了当下数字法学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数字法学教育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数字法学人才培养的对策。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高树超介绍了《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的产生与模块内容,分析了中国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协定的机遇和挑战。
在分论坛环节,与会嘉宾围绕“打造上海丝路电商法治基石和人才高地”“数字时代法学教育模式的创新与转型”“中国-东盟法学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合作机制”“跨境法律事务处理与法治人才培养”“区域法治一体化与人才培养的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专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实践价值的观点和建议,为推动中国-东盟法治教育合作提供了新思路。
论坛不仅加深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法学教育领域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更为双方在数字时代的法治合作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来 源 | 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
编 辑 | 罗林哈 责 编 | 曹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