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执行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是着力研究解决当前影响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推动执行工作现代化的必选项。8月19日下午,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与华东政法大学共同主办的“华东政法大学执行法研究中心”成立签约暨“推动执行工作现代化”主题论坛在长宁校区举行。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林晓镍出席并为中心揭牌,上海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会长施伟东,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孙培江出席会议并为主题征文获奖者颁奖,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钟明与我校法律学院院长金可可签署共建协议。副校长罗培新致欢迎辞。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五部、上海市律师协会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高等院校、政法系统的专家学者、一线干警共计80余人参加会议。
日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执行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要“深化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改革,健全国家执行体制,强化当事人、检察机关、社会公众对执行活动的全程监督”。
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执行工作改革部署的新的历史阶段,搭建专门研究平台,成立执行法研究中心,破解执行理论和实务中的难题,进一步推进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的深入碰撞交流,恰逢其时。在执行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与我校共建“华东政法大学执行法研究中心”,旨在整合资源、破解难题、推进改革、引导实践。为此,中心将聚焦国家改革发展大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深刻理解新时代执行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确保执行理论研究与国家发展战略同步推进。
中心将聚焦执行体制机制改革重点任务,持续推进符合中国国情的执行理论建设,着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执行体制机制模式,为推进执行工作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秉持合作共赢、务实笃行工作基调,积极推动理论界与实务界之间的深入对话与广泛交流,定期举办研究论坛,汇聚各方力量,为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
多年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与我校紧密合作并取得了显著合作成果。2005年,双方合作的法律助理人才培养项目已具有一定品牌效应,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19年,双方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了双方深化合作的新篇章。2023年,双方再次携手并深化合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深化拓展合作领域,致力于共同打造更具规模、更优品牌、更大效应的院校合作新模式。此次“华东政法大学执行法研究中心”共建签约暨“推动执行工作现代化”主题论坛的举办,正是双方在对接国家战略、推动新时代院校合作的生动典范与实在成效,有利于更好汇聚学界和实务界专家资源。“华东政法大学执行法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在推动执行改革、推进执行工作现代化方面率先破题、走在前列的重要作用。
林晓镍表示,要以建好工作平台,着力拓展院校合作新领域为依托。充分依托高校的理论研究优势和上海法院的司法实践优势,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合作成果,推动院校合作再上新台阶。要以明确发展方向,着力取得司法研究新成果为抓手。对接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法治的需求,与上海数字法院建设等工作结合,着力打造具有破题效应、标杆价值、突出效果的研究成果。要以彰显实际效果,着力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为目标。持续推动资源共享、人才共育,通过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协力课程开发、进行案例研究等方式,形成多方助力、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执行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领军人才、业务骨干的联合培养。
主题论坛上,陈丽军等四位优秀论文作者代表围绕执行措施与执行功能的实现作专题发言,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沈建坤主持,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指挥中心副主任陆昊罡、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谷佳杰、上海财经大学讲师马强伟等三位与谈人作互动交流。
王常阳等四位优秀论文作者代表围绕执行理念与执行程序的完善作专题发言,我校教授胡学军主持,上海金融法院执行局副局长金殿军、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百晓锋、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何欢等三位与谈人作互动交流。
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肖建国作论坛总结,表示“本次会议议程紧凑,研讨主题聚焦,取得成果丰硕。很高兴见证一个高水平研究平台的创设,希望未来在全国,尤其是长三角地区起到引领带头作用,成为执行法研究的一面旗帜。乐见中心聚焦研究并及时回应中国执行领域的实际问题,程序和实体相结合,理论和实务相呼应,助推执行改革和执行制度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本次“华东政法大学执行法研究中心”成立签约暨“推动执行工作现代化”主题论坛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我校法律学院承办,由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协办。
来 源 | 上海高院执行局 法律学院
编 辑 | 申建华 责 编 | 曹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