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政要闻

  • 青椒”勇担当 “优师”新启航

    我校四位教师在第六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佳绩

    发稿时间:2024-05-27浏览次数:1367

    419-21日,第六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暨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选拔赛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举行,近日,比赛结果揭晓,我校四位参赛教师获奖。

    我校刑事法学院吴思远老师获社会科学组一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建新老师获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组三等奖,国际教育学院段莎丽老师获人文科学组三等奖,文伯书院刘影老师获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组三等奖。

    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作为上海职工劳动技能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创新引领,坚持常赛常新,以“上好一门课”为理念,考验教师对课程教学的整体把握能力,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广大青年教师青春在讲台、建功在课堂。来自全市62所高校、269名选手报名参赛,经过激烈角逐,评出特等奖7名、一等奖21名、二等奖42名、三等奖70名。

    本次市赛较往年提前了三个月,时间紧、任务重,参赛选手迎难而上,在无数不眠夜里准备比赛材料并反复练习,全力配合教务处安排的一轮轮磨课,最终顺利完赛,展现出我校优秀青年教师重教乐教的精神、坚持不懈的毅力和精湛的业务水平,是我校众多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

    本次青教赛派出选手通过学院教学竞赛和华东政法大学第九届教师教学竞赛的层层选拔,入选首批“优师培育和名师养成计划”名单,并积极参加优师培育计划日常培训。确定参赛后,历经半年多的精心准备,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利用休息时间对16个学时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节段PPT、教学反思等海量参赛材料进行多轮打磨和实践演练。

    吴思远是我校刑事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刑事诉讼法学课程”骨干教师,在《法学》《法学家》《政治与法律》《当代法学》《中国刑事法杂志》等CSSCI来源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我国控辩协商新论》一部。她主讲的《刑事诉讼法学》是高等院校法学类核心课程,入选我校本科生高能课程(金课),旨在阐释刑事诉讼法的基础性问题,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各种诉讼程序,掌握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领悟正当程序的精神,具备分析刑事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吴思远一直致力于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和造就一批以人为本、匡扶正义、立足基层、辐射全国、放眼世界的刑事实务专业人才,为推进中国特色的刑事程序法治建设不懈努力。


     


    王建新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发表多篇论文,参编多部中英文书籍,主持一项上海哲社课题、多项市教委课题和校级课题。作为思政教师,他积极参与高校育人和社会服务工作,指导学生各类实践项目18项,开展基层理论宣讲35场,并赴中共上海市委讲师团办公室挂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是面向一年级本科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构成。在课堂教学中,王建新为学生系统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等,帮助学生从理论上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教学中,他设计了多项实践菜单供学生选择,引导学生从实践中理解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理论学习转化为新时代奋斗者的生动实践。


     


    我校国际教育学院讲师段莎丽,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语言学、语法化与构式化理论、认知语言学等。《汉语与中国文化》是一门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的通识教育课,主要结合语言学与文化知识,在引导学生领略语言与文化魅力的同时,拓展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培养其跨文化沟通及理解能力。她授课内容涵盖语言、文字、方言、饮食、绘画、古典诗歌等多个维度,从经典文学艺术作品、影视及游戏作品中涉及到的特色语言现象出发,经过语言学理论的阐释,对相关语言现象及其折射出的文化因素进行深入讨论,进一步探索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段莎丽希望通过将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带领学生从全新角度了解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刘影是我校文伯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认知与社会性发展,在《Educational Psychology》《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进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等SSCICSSCI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一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和上海市哲社青年项目等多项课题。《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科学,旨在学生在掌握心理学研究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塑造其科学态度和科研道德。刘影注重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强化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辩证性思维等核心能力素养,从而为学生以更积极且健康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打下良好基础。


     


    我校历来十分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将青年教师作为学校教学的主力军,将青年教师培养作为提高我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将教学竞赛作为青年教师展示教学能力、切磋教学水平的重要舞台。接到市赛通知后,学校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分管校领导牵头、校工会与教务处参与的竞赛组委会,明确分工、紧密合作,校工会负责赛事会务和后勤保障,教务处负责遴选参赛教师和启动备赛团队集训计划,通过联合组织校内选拔赛、备赛指导会、全程陪同参加决赛等,从组织层面、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保障,为教学竞赛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赛期间,校工会和教务处启动备赛团队集训计划,由校内外教学名师、教学督导和市教学竞赛获奖教师代表组成的“重量级”指导团队对青年教师进行了“密集式”赛前辅导和磨课,吴一鸣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义务为社会科学组选手仔细打磨16个参赛节段,何益忠、严宇鸣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组选手进行了多次一对一磨课。集训计划总计开展备赛动员会1次、青教赛历届获奖教师经验分享交流会1次、参赛教师集体磨课2场、一对一磨课近10场、模拟赛1场。进一步加强了对参赛选手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能力的训练,更加明晰了竞赛要求,充分挖掘了参赛选手的教学潜能。比赛期间,校领导和校工会、教务处部门领导或亲临现场,或通过网络直播观摩比赛,给予参赛选手支持与慰问。


     

    备赛动员会和青教赛历届获奖教师经验分享交流会


    校内外专家指导参赛选手磨课


    参赛选手参加教学展示演练


    领队与参赛选手合影


    我校从2011年到2023年连续13年举办校级教师教学竞赛,先后有300余人次通过教学竞赛的舞台展示教学风采。自2016年起,学校建立起市--院三级竞赛联动机制,实现所有二级学院教学竞赛、教学观摩与研讨全覆盖,并选拔推荐优秀青年教师参加校级与市级竞赛,展示我校优秀教风。2023年教务处推出“优师培育和名师养成计划”,重点选拔热爱本科教学、愿为教学工作投入时间和精力成本、具有参加各类市级和国家级教学比赛的意愿、且教学质量良好的教师,有针对性地展开系统有序的多元化培训,由学校提供各方面培训资源、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教学实践项目、课堂观摩和研讨、赛事分析和专题研究等支撑和辅助手段,帮助培育计划成员深入了解赛事信息,提前准备相应赛事材料,提升我校参加各类市级和国家级教学比赛的实力。力争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学队伍尖兵营。如今,“优师培育计划”初见成效。今后我校将围绕“以赛促教”持续发力,激励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育质量,引领教师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助力青年教师争做“大先生”、研究“真问题”,成为学生为学、为师、为人的典范,共同书写华政教育的新篇章。


    来 源 | 教务处

    编 辑 | 申建华    责 编 | 曹 婧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