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决赛)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上海36所高校、921支代表队报名参加初赛,最终488支代表队进入决赛。我校代表队共获得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优胜奖两项,并成功晋级全国决赛,取得优异成绩。
由我校刑事法学院程燕副教授指导经济法学院学生罗玄创作的“日晷”斩获“计算机音乐创作”类决赛二等奖;由刑事法学院刘琴副教授指导,刑事法学院学生杜祥云创作的“轻舟寻书——智能图书销售系统”斩获“数据库应用系统”类决赛三等奖;由刑事法学院刘琴副教授指导,刑事法学院学生郑恩琪创作的“观汹涌之江潮,体旷达之人生——走进《念奴娇》”斩获“微课与教学辅助”类决赛三等奖;由刑事法学院曹永胜老师指导,刑事法学院学生陈雪林、吴亦凡、许蓬承创作的“智慧政法系统”斩获“程序设计应用”类决赛优胜奖;由刑事法学院曹永胜老师指导,经济法学院学生李志文创作的“法以护道”斩获“信息可视化设计”类决赛优胜奖。
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通知》精神,激发上海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不断丰富大学生课外创新性实践教育体系。目前,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的指导下已经成功举办多届。
本次大赛自2023年10月至2024日5月历时8个月,经过网上报名、作品制作、初评、决赛答辩等多个环节。指导老师从作品设计、答辩要领、作品演示、比赛心态等方面给参赛学生作了多次全面细致的赛前指导,在比赛过程中积极协调各项工作,使得我校参赛学生得以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佳绩。
多年来,刑事法学院积极践行“竞赛育人”的理念和计划,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今后,刑事法学院将进一步巩固已有成绩,“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鼓励更多师生参与到“竞赛育人”的实践中,努力为我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作出新的贡献。
来 源 | 刑事法学院
编 辑 | 申建华 责 编 | 曹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