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校国际法学院与兰迪律师事务所合作举办的“中国法律文书的国际化路径研讨会”在兰迪国际法律大厦召开。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王新清,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虞潇浩,虹口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琳,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徐宗新,兰迪全球管委会主任刘逸星等嘉宾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治时代》杂志编委会执行主任、桂客学院院长刘桂明主持。
王新清表示,法律文书的国际化是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重要抓手,是连接国内法制国外法制的桥梁,期待法律界同仁深入思考,并深度交流真知灼见取得会议成效。
虞潇浩表示,涉外法治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联动性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司法行政部门、国际化律师事务所等法律实务部门、高校协同发力,共同开展涉外法治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研究,共同做好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储备。学校与虹口区政府及兰迪律所的深入合作正是基于这一国家战略下的积极探索和工作举措,特别是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领域设立专项基金,开展涉外法律实践项目,期望通过多元合作模式,共同打造法律界教育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典范,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的法律人才。
王琳强调了法律文书国际化对于提升我国法治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她提出希望专家学者携手将北外滩打造成为开放与法治相得益彰、双向赋能、创新发展的试验田和先行实践区的愿景。
王新清、虞潇浩、刘桂明、徐宗新、刘逸星共同为兰迪国际法律大厦启用剪彩。兰迪律所执行主任丁学明律师为华政百名学子海外法律实践项目第二期学生代表授出征旗。
研讨环节,王新清,杜涛、刘逸星、刘桂明等嘉宾围绕“中国法律文书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法律文书的国际化路径”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与会嘉宾认为中国法律文书的国际化已成为迫切需求,加强涉外法治事业建设,构建具有域外效力的中国法治体系已经成为重中之重,而培养更多精通国际法的涉外法治人才,更好地维护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也成为法学教育和法学实践的当务之急。
中国犯罪学会副会长、刑事法学院应培礼教授,国际法学院院长杜涛,社会协同合作处副处长王美丽,国际法学院党委副书记侯玉芹及学生代表等与会,双方就后续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合作项目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并做进一步深化和推进。
来 源 | 国际法学院
编 辑 | 申建华 责 编 | 曹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