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律护航 赋能发展,服务对外开放”交流研讨会暨第五届“一带一路”高端经贸法律人才实践基地项目启动仪式在长宁校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唐波,上海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齐全胜,静安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吕平,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黄宁宁,我校国际交流处处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伍巧芳,上海市律师协会静安律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邵开俊出席,多位侨联及律所代表和留学生共计60余人参加活动。启动仪式由我校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李勇主持。
唐波在欢迎辞中指出,我校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关心。学校曾携手司法局和律协,创新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开辟“一带一路”法律实践项目,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培养制度,受到学生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侨联一直以来也为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提升,积极引入资源、助力学校发展。此次我校与市静安区司法局、市律师协会静安律师工作委员会签署“一带一路”高端经贸法律人才培养三方合作协议,相信未来一定能成为法学教育界与实务界跨界携手、联合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涉外法治建设的品牌项目。
齐全胜表示,广大侨界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全球合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侨能量”。要加强法律人才交流和培养,帮助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在跨境合作、风险管理等方面实现更加畅通的交流。他希望各方发挥独特优势,充分利用跨文化交流的经验,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黄宁宁代表律协对项目在读留学生寄予深切希望,欢迎来自塔吉克斯坦、蒙古、尼日利亚、尼泊尔、埃塞俄比亚、缅甸等六个国家的12位留学生走进律所进行为期4-8周的实习实践。
李勇对“一带一路高端经贸法律人才实践基地”项目的往届活动进行梳理和回顾,并邀请往届毕业生,目前已经担任老挝外交部国际合作司司长Ammaly Chanthaphone在线与在场嘉宾分享从项目中收获的宝贵经历和心得体会。
上海市侨联基层工作部部长栾旭琛,静安区委统战部副部长、静安区侨办主任俞彪,我校国际交流处处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伍巧芳,静安区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李敏向留学生指导老师颁发聘书。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郭伯川律师代表留学生指导老师代表发言,承诺将全力提供实践基地所需的资源和支持,确保项目能够持续成功,共同为“一带一路”倡议贡献更多的力量,促进全球法律服务和经贸合作的发展。他期待看到同学们在法律实践中取得优异成绩,成为促进国际法律服务和经贸合作的重要力量。
缅甸籍留学生Pann Thet Su Khine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外国留学生非常渴望了解中国法律制度的具体运作,本次实践项目是一次成长、学习和跨文化理解之旅,不仅有助于自身的职业发展,也将成为联通各自国家文化和法律制度之间的桥梁。
会上,伍巧芳、吕平、邵开俊分别代表我校国际教育学院、静安区司法局和静安区律工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邵开俊主持主题分享环节。伍巧芳从一带一路的定义切入,以案例分析了我国“走出去”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石安在分享中表示,“现代丝绸之路”的供应链重塑,大语言模型、生成式AI横空出世,要能够预知风险、要成为产业链条上的中流砥柱,数字化转型是必须也是唯一的路径。
吕平作回顾总结,他表示静安区司法局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项目的开展,并与华政校方保持密切的沟通与联系,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做好全方位保障。希望留学生、参与活动的律所和律师们加深交流,建立友谊,成为彼此国家友好往来的纽带和桥梁,通过深入学习了解彼此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共同提升,促进合作。在推动中外交流和业务合作的同时,大家一起对外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法治中国。
来 源 | 国际交流处
编 辑 | 申建华 责 编 | 曹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