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华政人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政法大学的“赛道”上奋力奔跑、接续奋斗。我们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作则必成。我校深入发掘华政园精彩故事,见证华政园精神力量。此刻,让我们一起再回顾2023年华政园十大新闻。
1、我校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华政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议
校党委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把“实”字贯穿始终,学习贯彻两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体系建设、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人才评价改革、校园文化建设、最美大学校园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破难题促发展,取得实效。围绕锚定一流政法大学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体系,重点建设具有我校特色和风格的“法治中国”系列课程,创新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实体化运作。
我校率先在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设立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模块,打造习近平法治思想本科课程群,倾力打造“新法科·习近平法治思想系列教材”套系教材,首批编写“法治中国”系列教材6本。通过实事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和优化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条件。
▲提升数据共享能力
▲全面升级餐饮品质
▲升级校园环境品质!
2、弘扬红色法治文化 讲述最美华政故事
▲《立场》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我校原创大型话剧《立场》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连演三场;在宪法宣传周,青春版原创话剧《立场》走进清华北大校园连演三场,反响热烈。政法系统、教育系统、文艺界、学术界、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全国部分高校领导与代表,以及社会观众观看演出,重温中国共产党人在法治建设中始终坚持的人民立场。
▲青春版《立场》走进清华北大反响热烈
长宁校区自2021年9月全面开放以来,我校持续优化校园环境、深化内涵建设,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服务上海城市建设,打造出浑然一体的城市绿色活动空间,定制可供深入了解“最上海”文脉和法治文化的“华东政法大学主题文化线路”。
▲万航渡路1575号更美了
▲“苏河明珠”沉浸式实景思政课首演
3、司法部部长贺荣到我校调研
9月,司法部党组书记、部长贺荣在我校实地调研,详细了解法学教育、法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法治人才培养等情况。
▲司法部部长贺荣到我校实地调研
贺荣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4、我校完成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阶段性总结评估,积极探索育人新路径
2023年我校迎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我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育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贯彻“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围绕办好高水平本科教育,不断强化党建和思想政治引领,深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2023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郭为禄教授主持的“打造融合培育模式,创新中国特色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叶青教授主持的“‘信专跨通’卓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我校法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顺利通过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五年阶段性总结评估。
5、松江校区建设迎来20周年
我校举行松江校区建设20周年活动。校党委书记郭为禄表示:“松江校区20年的建设发展历程,不仅是华政人传承永续的热血记忆和引以为豪的精神坐标,更是我校面向未来历久弥新接续奋斗的动力源泉。”
11月,我校启动“松江拓展工程一号综合学院楼”的命名征集工作,在海外内校友、师生员工的踊跃支持下,将大楼命名为“明理楼”。以“明理”为名,寓意“追求真理、明辨事理、通晓法理”。
6、赋能创新,积极推动一流政法大学建设
2023年,我校积极推进“高地大”二期建设。二期建设以法学为重点,包括高水平学科建设项目、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对外开放提质增效项目、体制机制改革与条件保障项目等。
在法学学科带动下,我校法、管、经、文等学科门类稳步前行。不断布局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围绕生命与健康、智能与制造、能源与物质等发展重点,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法学、卫生健康法学、环境法学、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新兴交叉学科建设。
▲首届中国法治战略高端论坛暨“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座谈会
▲“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学术研讨会
▲中国卫生法学会第五届第七次理事会暨2023年学术年会
▲首届教育法学科体系建设研讨会
7、合作共建,我校智慧提升服务能级
由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侨联权益保护部和我校共建的全国首家中国侨益保护研究基地在校揭牌。
在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之际,我校举行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持续9个月,评选出30个精品案例和70个优秀案例。12月,《新时代“枫桥经验”:中国式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新图景》新书发布。
年内,我校与欧洲、亚洲等各地合作院校共签署13份各类协议,包括学生交换协议、框架协议、谅解备忘录等20余件,以“中国法”课程为抓手,推进与波兰雅盖隆大学开设中国法联合课程。
8、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重点研究领域建设
2023年,我校涉外法治研究院成立,为我校“一流政法大学”建设注入更强大战略支撑力和发展贡献度。为进一步服务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打造高端法治智库,还陆续成立了华东政法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华东政法大学教育法研究院、华东政法大学统战法治研究中心、公共卫生治理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犯罪治理研究中心等。为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高质量发展,设立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我校成立涉外法治研究院
丛书汇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立法文本,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12月,我校发布法律翻译新成果,实现了中国代表性立法文本的跨区域、跨国别、跨文化传播,有助于推动中国法与外国法的双向互动与交流。
▲我校助力中外法治文明交流互鉴
9、传承师德师风,争做新时代好老师
▲我校有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023年,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师团队入选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罗培新教授为国务院“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第五次专题学习作讲解。
▲华政人走进国务院为专题学习作讲解
胡玉鸿教授获得第九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马长山教授、王沛教授分获第九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二、三等奖;马长山教授的专著《迈向数字社会的法律》荣获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屈文生教授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等。2人获得国家级人才项目及荣誉称号,34人获得省部级人才项目及荣誉称号。共有21项成果获得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胡玉鸿教授、杨代雄教授获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著作一等奖,马长山教授、屈文生教授、王迁教授、高奇琦教授、刘大炜副教授获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论文一等奖。
▲我校学者获颁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我校举办 “学习傅鼎生,争当新时代好老师”主题座谈会,根据傅鼎生课堂录音整理的《民法总论授课实录》正式出版,进一步传承师德师风,涵养高尚师德。
▲我校举行“学习傅鼎生,争当新时代好老师”主题座谈会
10、培育全面发展时代新人,我校学子荣获国家各类奖项
▲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10年6决赛4冠
2023年,我校代表队四战全胜,斩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一等奖,成为参赛高校中唯一一支取得三连冠的队伍,这是模拟法庭教学实践十周年中里程碑式的成就,更是我校模法团队优秀培养力、我校学子优秀实践力的体现。
2023年,我校外语学院学生获张致凡获全国“本科生全球胜任力”英语演讲比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
2022-2023年,我校学生获在省部级以上各类英语类竞赛中获得98项奖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模拟法庭、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体育、数学、心理、文化等奖项109次。“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服务国家战略、促进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导向,培育具有使命感和责任心的华政学子。
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文案整理|高云微
编辑|孟娜 徐怡 罗林哈 责编|曹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