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公共卫生治理研究中心和德国哥根廷大学医事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中德医事法研讨会“全球化世界视角下医事法的挑战”(Challenges in Medical La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Globalized World)举办。会议采取线下线上同步举行的方式,来自哥廷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的八十余名师生参与,立足中德两国不同的法律体系和文化背景,就医事法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讨论交流。
哥廷根大学医事法中心教授Gunnar Duttge、我校副校长罗培新致开幕辞。
研讨会分为四个阶段,分别由Gunnar Duttge、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石佳友、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教授于佳佳、哥廷根大学医事法中心教授Ivo Bach主持,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讨论。
哥廷根大学医事法中心教授Christoph Viebahn介绍了殖民地背景下人体遗骸的保存和处理情况。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竹报告了中国医疗侵权案件审判中的参与度问题。
哥廷根大学犯罪学教授Alexander Baur以“自由意志”为核心,通过典型案例,对患有精神疾病的加害人的治疗问题进行了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教授于佳佳就含麻醉和精神性物质的处方药物的滥用与非法交易进行报告。我校公共卫生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孙煜华评议认为,由谁做出强制诊疗精神病患者的决定应根据个案的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成瘾药物问题中,“动机”是区分违规用药和刑事犯罪的重要因素。
哥廷根大学医事法中心教授Volker Lipp对自杀的责任、预防和自治进行了探讨。我校公共卫生治理研究中心教授满洪杰就中国法中的疫苗侵权责任问题进行汇报,探讨了中国法中疫苗侵权的责任主体、归责原则、证明标准、损害赔偿等问题。公共卫生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李恒从案例入手,分析了中国法上自杀、协助自杀与安乐死的关系,并指出在中国疫苗损害救济司法实践中,因果关系认定比例较低。
Gunnar Duttge报告了德国分诊法律问题的现状与争议,围绕《感染保护法》(Infection Protection Act)第5条的相关内容,对分诊的程序、标准以及对医师的要求等要素展开讨论。我校公共卫生治理研究中心教授董春华就医疗侵权中的部分责任进行了分享。哥廷根大学法学院教授Oliver Tolmein聚焦于失能群体,从反歧视的视角对德国当前失能群体分诊的法律现状予以商榷。
Gunnar Duttge和满洪杰作闭幕致辞,期待哥廷根大学和我校未来有更加深入的合作。
来源|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
编辑|罗林哈 责编|曹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