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席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人大代表分组审议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审议中,代表们紧扣“两院”工作报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代表们一致认为,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两院”工作报告紧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有数据、有成绩、有创新,既彰显了法治力量,又传递了司法温度。同时,人大代表们也从溯源治理、文明执行、信息贯通、检察专业化对两院工作提出了希冀。
关键词:诉源治理
“我对今天的法院工作报告应该说印象还是很深刻的,尤其是法院审判的质效。”作为企业界的代表,市人大代表朱柯丁表示,在2023年收案大幅提高的情况下,法院以“ 如我在诉 ” 的工作理念,大幅提高了审判的质效,减少了市场主体的诉讼时间,有效增强了企业在这样的市场经营环境中的一个信心,为上海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对此,吴坚代表也表示认同,“ 解决案多人少问题,同时也是节省我们的司法资源,采用诉源治理的这种方法。我非常赞赏法院的举措。”吴坚表示,最近几年,因为疫情等影响,案件数量有所上升。“对案件当事人来讲,很多案子如果到法院诉讼的话,经过一个完整的诉讼程序,不仅耗时长,而且成本比较高,甚至效果也未必好。”在他看来,在法院的帮助下,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诉前的调解或者诉中的调解,甚至跟一些调解机构合作进行调解,能够最有效、最低成本地解决纠纷,“对这一点制度创新和法院的举措我是非常赞赏的。”吴坚说。
“我希望2024年,法院能够在立案通畅、司法统一、提升执行率方面,做出更大的进步,让我们民营企业在司法环境中感受到更多的公平正义,让我们在这样的营商环境里面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并致力于上海五个中心的建设。”朱柯丁说。
关键词:文明执行
市人大代表吴坚在审议两院报告时,对于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的内容表示了认同。他告诉记者,报告中明确要坚持善意文明执行,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坚决杜绝超标的查封、乱查封。
“在诉讼实践中,有些当事人恶意提出申请,要求超标准进行诉讼保全,这对于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的打击很大。”吴坚说,有时原告在提起诉讼的同时,向法院申请对被告的资产进行查封。“诉讼保全这个制度本身是好的,是为了防止原告拿到胜诉判决以后得不到执行。”但在实践中,有些当事人恶意地利用这个制度,超标准地要求查封对方财产,造成了对方在诉讼过程中承担大量的资金负担,或者造成后续经济困难。“如果被查封的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必须信息公开,就会造成股价的剧烈波动,对上市公司和股民,尤其是散户造成巨大损失。”吴坚建议法院应采取进一步的实质性的措施,来防止或者阻止这一类超标准的查封情况。
他表示,司法是要服务于民,要保护经济,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要促进营商环境的提升,他希望法院在保全措施方面还要采取一些审慎的态度,如果发现措施有超标的话,尽快改正,尽量减少财产被保全的那一方的损失。“我觉得法院在这方面也可以主动作为。”吴坚说。
关键词:信息贯通
“我对检察院报告中提及的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检察院法律监督的职能作用,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市人大代表叶青表示,检察院报告中坦言法律监督现在还存在短板,需要加强,他非常赞同。在他看来加强检察法律监督需要有一个体系化的支撑。“就是能不能做到整个上海市全地域各个执法部门全流程的执法信息,在数据上实现贯通,最终检察院,特别是一线检察官,可以在一个网上或者在一个平台上,通过一个集成的信息平台申请获取。”叶青认为,这样可以为检察官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的职能,提供非常重要的基础信息和数据支撑。
叶青代表审议两院工作报告
“如果我们不能够做到上海全域各个执法主体机关的执法信息贯通,就会造成信息孤岛、数据分割,从而导致执法信息不能共享。”为此,叶青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一份代表建议,建议全市检察机关应建立“三大应用平台”,即大数据法律监督应用平台。平台内数管中心应有执法、司法、政务、社会数据,办案检察官可以在此实现“一站式”数据检索申请;行刑共治平台,以便可以实现行政执法机关对涉罪案件应移送不立案、侦查机关应立案不立案等行刑衔接前端的贯通,更好地实现检察机关相对不起诉和行政处罚之间的后端的贯通,这还包括未成年人检察领域强制报告落地的诊疗信息、移动端举报等信息贯通;政法一体化办案应用平台,即要打通政法各单位的办案系统,实现全市政法机关在刑事案件一审、二审、立案监督、涉案财物管理处置等大类业务全线上平台,以破除政法各机关间的数据壁垒。
他表示,除进一步拓展数据共享平台外,更要通过在特定领域植入数据报备的规则,实现重点监督。除此之外,还要做好个体数据权利与公共数据权力的平衡,注重个体信息的保护。
关键词:检察专业化
市人大代表厉明表示,检察院工作报告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检察系统助力营造活跃创新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为此将张江派出院转型为全国首家专办知识产权案件的检察院,以“专业精尖”护航“专精特新”。厉明认为此举对于上海营商环境的改善非常有意义。
“在此基础上,我觉得可以进一步延伸,我希望检察机关在提升业务能力,队伍素质上可以有所提高。”厉明表示,检察机关的案件办理和法院办案的数量不同,业务要求也不同,所以检察机关专业化队伍建设是非常重要。“我觉得现在检察机关的分类还是比较粗线条的分类,实际上不利于对检察院办案、开展更好的监督,我认为可以借鉴张江派出院的做法,对检察工作进一步细化,针对一些办案中细节问题,更精细化地提供解决方案,提高人民群众在案件中公平正义的获得感。”厉明希望检察机关能够进一步提高检察官的专业素养,使得检察机关更好地开展好法律监督。
(来源上海法治报2024-01-25,陈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