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校互联网法治研究院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数据法律高峰论坛“可信数据流通架构”在上海召开。来自法学、信息技术与经济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百余人线下参与论坛,《数据跨域管控白皮书》在论坛上正式发布。
论坛开幕式和白皮书发布仪式由我校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院长满洪杰教授主持,我校副校长罗培新教授、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数据标准工作组秘书长张群女士致开幕辞。
罗培新指出,我国数据确权、数据流通交易、数据权益保护、数据治理和安全管理存在大量制度缺失,难以满足实践需求。因此,学界和实务界在此领域加强合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他还对本次论坛提出了期许:凝聚社会共识。数据交易流通的前提是权属的确定,在法学、经济学等领域就数据持有权的权利形态需要形成进一步共识;凝练发展规律。数字技术渗透全行业全过程,亟需凝练数字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共同话语体系,助力数字治理规则的形成和发展。希望参会专家学者借助论坛为形成中国方案作出贡献。
张群介绍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数据标准工作组关于数据要素流通的标准化工作,并指出工作组下一步会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发展为引领,来构建数据要素标准化的生态体系。期待标准化工作能够对接、整合好重点单位、行业领域的专家等各方力量和资源,推动数据要素标准体系建设。他还指出,法律和标准存在内在关联,标准在制定过程中,相关程序和内容会受到法律约束,同时标准也是法律实现落地的重要手段之一。
罗培新、满洪杰作为白皮书发布见证人,我校互联网法治研究院院长高富平教授、蚂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韦韬先生作为起草单位代表,华控清交董事长兼CEO张旭东先生、华为云数据要素流通解决方案架构师高卓先生、中电数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胡成盛先生、广州数据交易所生态合作部总经理邹咸宇先生作为联合发布和支持单位的代表,共同参与《数据跨域管控白皮书》发布仪式。
高富平发表“可信数据流通架构与数据跨域管控”主旨演讲,指出构建数据基础设施的总体目标是实现数据高效率、低成本的社会化利用,赋能个体与社会,实现数字化转型。而在现有制度下数据社会化利用尚处于较低水平,法律并不介入事实数据的利用,数据智能的发展却急需大规模、高效率、低成本的数据。为此,需要一种制度设计,让数据低成本、高效率地流通起来,而可信是一个必要前提。可信数据流通架构应兼具数据流通主体可信、流通数据可信、过程可信三重意涵,确保数据流通各主体、全过程符合行为与利益期待。在数据跨域管控方面,为实现数据流通风险可控制、合规责任可证明、数据责任可追溯的最终目标。高富平提出针对跨域数据流通中的风险点实施专门管控措施是主要方法论。其基础在于清晰的法律责任分配规则、明确的数据流通利用规则,以及当事人明确的责任约定。
韦韬、王虎、张旭东、高卓、胡成盛、邹咸宇围绕“可信数据流通架构”主题发表演讲,展示数据流通、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与数据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
可信数据流通参考架构标准研讨会由高富平主持,各起草单位专家结合自身丰富经验,对标准草案提出了多项修改建议。来自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的标准专家介绍了国家标准的申请流程和注意事项,为后期工作开展指明方向。
来源|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
编辑|申建华 责编|曹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