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下午,传播法学导师组组长、传播法研究中心主任彭桂兵教授和学科专业教师王泽坤、霍凤,以及传播法学、新闻学2022、2023级硕士研究生赴上海广播电视台版权资产中心(上海音像资料馆)参观调研。
师生一行赴全媒体广播室参观了广播节目的制作和演播。工作人员展示了采编、直播等不同工作类型的工作流程,并分享了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行业的生存之道:信息时代下,新闻信息渠道日益多元,加之自媒体迅速发展,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不断生产优质的内容、保证节目质量,才能在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
随后,师生参观了上海音像资料馆资料素材库。工作人员向大家讲解了广播电视节目入库的方式及其历史变迁,并展示了LD、CD、VCD、蓝光碟、磁盘等音视频存储载体。工作人员表示,不同历史时期多样的音视频载体见证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其对于历史、法学等学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于历史资料的使用,也需顾及其版权问题,确保历史资源版权得到妥善保护。
参观结束后,传播法学和新闻学师生与上海广播电视台版权资产中心(上海音像资料馆)工作人员座谈。版权资产中心主任姚岚秋、媒资服务部门负责人毛坚菁、编研开发部门负责人王良鸣分别就单位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业务职能作了介绍。
姚岚秋就版权管理业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版权管理业务主要分为版权管理和版权服务。其中,版权合同的常态管理采用“事前+事后”的管理方式,这有助于克服节目版权空心化的问题。拟定确权规则、在播节目确权与应用价值的体现是版权确权的重要内容。通用资源统采与珍贵资料的专采是实现版权储备的两种途径。版权维权围绕版权登记、事先预警、事中监测、事后阻隔四个部分实现版权价值的保护。
毛坚菁介绍了上海广播电视台音视频节目资料采集与存储的发展历程。据介绍,版权资产中心长期致力于珍贵影像资料采集和“百年上海影像库”的建设工作,在已建成的影像库中,最早的资料可以追溯到1898年。目前,中心数字化资源总量为视频93万小时,音频37万小时,合计130万小时。数字化资源年新增量为视频5.6万小时,音频2.6万小时,合计8.2万小时。
王良鸣介绍了中心的对外合作业务。对外合作业务的主要内容是版权影像制作与输出,其服务对象包括政府机关、图书档案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影视制作机构等。2023年度,中心已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香港历史博物馆等20家单位达成合作。此外,中心还正在建立与高校图书馆和各大专业图书馆的合作,致力于为广大研究者和学生提供一手、详实的影音材料。
座谈结束后,在场师生与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互动。此次参观调研旨在为传播法学、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提供近距离了解广播电视台版权运营与管理业务的机会。通过参观与交流,同学们系统了解了传媒版权的运营流程,增进了对互联网时代媒体版权开发、运用、保护的认知。
近年来,传播学院高度重视文化法学学科建设,始终坚持理论对接实践的学科发展理念。未来,学院将继续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学界业界的常态化沟通搭建平台。(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