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教育法典编撰工作研讨会在长宁校区召开,会议由教育法研究院主办。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大泉、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孙真荣、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桑标、我校党委书记郭为禄、上海市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处长林炊利、上海市教委政策法规处郁能文等出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安徽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商学院等高校和上海教科院等单位的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由郭为禄和教育法研究院院长邹荣主持。
孙真荣在致辞中指出,教育法典编纂工作是国家法治建设、尤其是教育领域法治建设的一件大事。教育部指定上海高校华东政法大学作为牵头单位之一,是对新时代上海教育综合改革成就上海教育法治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高度重视,将全力支持我校集聚本市、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专家力量,为教育法典编纂贡献智慧和方案。
王大泉介绍了教育法典编纂的工作背景和基本思路。他指出,教育法典编纂要回答方向性问题,致力于编纂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系统完备,以构建形成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为目标的教育法典;要回答学理性问题,如教育法典与其他领域法典编纂、我国教育法典与其他国家教育法典的异同等;要回答技术性问题,包括法典结构、内容等。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教授作主旨报告,介绍了民法典编纂情况及其对教育法典编纂的启示。他指出,民法典编纂过程区分争议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争议问题采用不尽相同的讨论方法展开论证,社会实证分析方法在其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他强调,法典编纂的关键在于立足中国实践,积极回应立法哲学问题。
与会专家围绕我国教育法治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教育法典编纂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结构体系两个议题展开了深入热烈的研讨。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湛中乐,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申素平,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秦惠民,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程雁雷,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章剑生,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关保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叶必丰、朱芒,林炊利,郁能文,上海教科院高教所所长董秀华,我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迁教授、法律学院沈福俊教授等作发言。
桑标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律保障,编纂教育法典可以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此次研讨会围绕主题形成了不少共识,尤其在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前沿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等方面,为教育法典编纂工作提供重要视角。
来源|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