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27日,为推进我校区域国别学学位点建设,研究生院院长、涉外法治研究院屈文生教授一行赴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调研交流,涉外法治研究院副院长于明教授、史志强副研究员、万立副教授陪同参加调研活动。
屈文生一行拜访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北京大学研究院副院长章永乐教授、法学院吴景健老师、研究院科研秘书王茜老师参加调研座谈会。章永乐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的机构人员、资源支持、学科发展定位等方面进行介绍。
章永乐表示,北京大学目前成立了区域国别学指导委员会,整合全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力量和研究资源,建立专业的区域国别学,通过独立招生名额、多种招生类型和方式、丰富招生方向等途径,健全博士研究生的招生选拔和培养工作。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策划出版如《北大区域国别研究》、“区域与国别研究”丛书、“帝国与国际法”译丛等高质量区域与国别研究学术成果,五年以来举办近百期学术活动。
屈文生从法律、外语等学科在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生招生培养与教学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他指出,北京大学法律史学科与我校法律史学科之间存在深厚友谊与坚实的合作基础,在未来的区域国别学研究中可以进一步促进双方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双方就合作出版文丛等事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于明就我校涉外法治研究院和相关学科建设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就区域国别学博士点申报、区域国别学学科设置与建设、法学院校在区域国别学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等展开深入交流。
屈文生一行还来到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调研区域国别学学位点建设。清华大学地区院副院长赵劲松、法学院长聘副教授鲁楠以及该院研究员马悦、杨崇圣、高良敏、王诗傲、肖齐家等参与调研座谈会。
赵劲松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的历史沿革、组织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及资金来源等具体情况。作为二级实体机构,国际与地区研究院承接清华大学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项目,聚焦区域国别人才培养和学术科研等工作。赵劲松表示学院以学科融合和高强度的田野实践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致力于深入研究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从不同学科视角,展开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基础性研究。
鲁楠结合法学参与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就语言与专业、基础研究与智库研究的关系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马悦、杨崇圣、高良敏、王诗傲、肖齐家结合各自在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所在国的长期调研经历介绍从事区域国别研究的亲身体会。
屈文生介绍了我校在外国法律史以及国际法领域的成果积累与发展特色,并就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培养经费的来源、科研管理、人事考核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于明指出我校与清华大学在比较法等相关领域已经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未来应当加强合作,围绕区域国别法治等主题开展共同研究,并就区域国别法治课程设计、区域国别学科学位点申报等具体问题深入探讨。
双方均表示本次交流有利于两校深化合作,未来将在学科建设、课题研讨、人才培养等方面保持合作交流,共促发展。
来源|涉外法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