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第九届“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决赛在我校松江校区落幕,第十届“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同步启动。本次大赛由上海市司法局指导,我校、上海市律师协会主办,松江区人民检察院、松江区司法局、我校国际法学院、上海公益诉讼研究中心、松江区法学会、市律师协会松江律师工作委员会、上海小城律师事务所共同承办。司法部普法与依法治理局二级巡视员肖志清,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吴云,松江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晓军,我校副校长罗培新,松江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郭箐等出席活动。
肖志清表示,要把全面系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等紧密结合起来,持续擦亮“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品牌,推出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品牌。松江作为“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的发源地,华东政法大学作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排头兵”,双方要加强合作,在“法律进学校”等方面结出更多硕果。同学们要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
我校校长叶青线上致辞指出,“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在强化法学实践教学、深化协同育人、推动法学院校与法治工作部门深度衔接,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方面作出创造性探索。华政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大赛举办,持续提供全面服务保障,也将继续一体推进法学专业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建设,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将自身发展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进程,为建设法治中国和法治上海贡献华政力量。
吴云认为,“小城杯”是法学学子法律人格培养和塑造的生动实践课堂,要继续发挥好大赛的标杆示范作用和效能;是践行法治、维护公益的有益探索实践,要持续推动大赛与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双向衔接;是打造公益保护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平台,要继续发挥好平台的独家优势促进公益保护可持续发展。
陈晓军提出,同学们要秉持向上向善之心,做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传承人,坚持求知问道,挖掘专业深度,拓展知识宽度,持续提升法治思维;律师队伍要认真落实司法部党组对广大律师提出的“五点希望”,在法治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贡献更大力量;各部门要深化协作联动,做特色法治品牌的打造者,聚焦打造更闪亮的松江法治名片,开展与时俱进的探索实践,带动形成政策共商、平台共建、问题共治、资源共享的法治建设大格局。
国际法学院教授王国华从“小城杯”有大情怀、大智慧、大贡献、大品牌四个方面进行点评,她建议参赛队伍要体现更强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更强的综合能力,组织者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不断扩大辐射范围。
各参赛队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评委和观众带来一场理论与实践相碰撞、私益与公益相融合的创意对决。经过紧张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选题奖等多个奖项。
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黄宁宁,上海市文明办调研处处长吕玉新,上海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张婷婷,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林仪明,松江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洪,上海市松江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潘琼,松江区融媒体中心党委委员、主任、总编辑周样波,中国国际私法协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法学院教授王国华,文伯书院党总支书记寿新宝等参加启动仪式。
来源|国际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