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政要闻

  • 我校举办新文科视域下通识教育改革与深化高端论坛

    发稿时间:2023-11-16浏览次数:56

    1111日,由教务处、文伯书院共同举办的新文科视域下通识教育改革与深化高端论坛在我校松江校区尚法厅举行。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为论坛致开幕词。他从通识教育的理念源起、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趋势、新文科建设的必然要求、全国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的探索实践等方面深刻阐释了通识教育改革的背景趋势,介绍了我校在构筑“五新五融”全面育人的新法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依托书院制的通识教育体系改革、积极探索跨学科通识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努力尝试。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聚焦新文科背景下通识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以通识教育的改革发展不断推动新文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贡献自己的学识、智慧和经验。

     

     

    论坛分为主旨报告和主题报告两个环节。主旨报告环节,复旦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段怀清教授以中国教育改革中“文史哲”三家分经的历程为背景,结合中国教育制度改革过程中通识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探索大学课堂与文学教育的可能性;南京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王骏教授以新时代通识教育所面临的新挑战新使命为缘起,重点介绍了南京大学构建的新生研讨课、通识教育课、学科前沿课“三层次训练体系”的科学与人文融合通识教育模式的新探索;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文建东教授从专业与通识的关系、专业课程中通识元素的挖掘、部分最常见的通识关切等三个方面对专业课程建设中的通识教育理念进行了详细阐释;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副院长韩映雄教授以“金木水火土课”的课程监测评估模型建构为切入口,以荣誉课程、进阶课程、潜力课程的课程分类为指向,从关键教学观念、关键教学行为、关键学习行为等三个方面分享了通识教育的课程教学秘方。



    与会专家学者以“新文科背景下的通识教育创新模式探索”“金课打造:通识教育质量提升研究”“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通识课程思政建设”“五育并举融入通识教育实践”等五个单元二十个主题就通识教育在古今相通、中外相通、文理相通、社科相通、知行相通方面进行的实践创新和理论思考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研讨。清华大学主题式、小班制、全过程深度浸润的通识写作课特色教学模式探索,中山大学以经典为中心的通专结合博雅模式探索,上海财经大学财经高校“阅读+写作”一二课堂融合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上海大学数字赋能通识教育思政智变,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新文科建设,上海电机学院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背景下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等实践探索分享,不断将论坛交流推向高潮。文伯书院院长王晓骊所作的题为“依托书院制的通识教育――以华东政法大学为例”的主题报告,受到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

    文伯书院党总支书记寿新宝为论坛作闭幕致辞。他诚挚感谢与会专家学者给师生带来的这场高质量精神大餐,既有系统理念的设计、多元平台的搭建、实践模式的创新,也有组织形式的变革、专博融通的深化、思政课程的延展。与会专家的汇报,为新文科背景下的价值引领、场景搭建、课程建设、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质量提升、五育并举等方面存在的痛点、堵点、难点做出了有力的回应和科学前瞻与实操探索。



    本次论坛迎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温州大学等全国各地近20所高校通识教育管理与改革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教务处处长洪冬英、副处长杜素娟,文伯书院党政领导班子,政府管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文伯书院等单位30余名师生参加

    我校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继续在新时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涵养、人本情怀培育、人格健全塑造、人类文明底色打造方面积极探索,以鲜明的育人意识、独特的育人角度、自觉的育人责任担当为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教务处、文伯书院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