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华政

  • 【媒体合辑】全面打造开放式校园 上海积极推动中心城区高校拆除围墙

    发稿时间:2023-11-15浏览次数:80


    【上观】从校园开放、课后服务到校外教育,在“部市共建”安排下,一系列深改成果来了

    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594260

     

    【澎湃新闻】打开围墙打造开放式校园,上海高校正融入城区、街区与社区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370444

     

    【新民晚报】融入街区延续城市生命 当申城大学没有围墙……

    https://wap.xinmin.cn/content/32342444.html

     

    【中国新闻网】上海:让“象牙塔”成为民众文化休闲“打卡地”

    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9975257.shtml

     

    CMG】全面打造开放式校园 上海积极推动中心城区高校拆除围墙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item_id=17985954543579080361&track_id=BB71AE73-2BAD-445C-94F1-F8F132C9C91E_700989177055

     

    【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积极推动中心城区高校拆除围墙

    http://topic.setv.sh.cn/setv_news/20230320/wx_index.html?n=3

     

    【新华社】从幼有善育到学有优教 “部市共建推动上海教育综改迈上新台阶

    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427074?d=134b0b1&channel=weixin

     

     

    春日临近,人们在淮海中路上驻足,前景是粉艳艳的郁金香,后景是古典优雅的多层“音乐城堡”;在苏州河华政段滨河步道上,优美滨水岸线、优秀历史建筑风貌跃然眼前,“一带十景”令人留恋……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来,上海推动中心城区高校拆除围墙,全面打造开放式校园,融入城区、街区和社区。充满书香气的校园和其中充满历史底蕴的建筑变得可感可触可亲近。

    华东政法大学:敞开怀抱,呈现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相互交融的“最上海”城市文脉

    “我就住在附近,经常来散步,没想到华政还同孙中山先生有这么一段渊源,这个活动真是让我受教育。”312日,孙中山在上海史迹地寻踪系列活动暨《世纪伟人——孙中山生平事迹展》巡展在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法剧场启动,不少正在苏州河步道华政段游玩的市民驻足参观。华政40号楼(思颜堂)正是孙中山先生曾经的演讲之处。

    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华东政法大学正敞开怀抱,将自身文化与景观向更多市民共享,而这离不开2021年苏州河华政段滨水空间的更新开放。

    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作为上海城市史上最早的大学校园,拥有与苏河美景相得益彰的圣约翰大学近代建筑,深深镌刻着百年近代高等教育和七十年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历史印记。

    312日,《世纪伟人——孙中山生平事迹展》巡展在苏州河畔的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法剧场启动。

    20198月,苏州河华政段实现第一次贯通。贯通之初为一段最窄处约为1.5米的带状景观步道,步道与校园之间用围栏进行安全隔断。随着苏州河长宁段实现滨水公共空间的连通,根据长宁区不占用水面、共享滨水岸线的统筹思路,华政开始打开校园围墙,退让环河滨水空间铺设步道。过程中,共拆除历史遗留搭建11处,并对两栋临河宿舍作出功能调整。

    2021年,华东政法大学与长宁区共同协力,规划建设苏州河华政段一带十点景观。同年923日,苏州河华政段滨河步道试运行开放,广受市民好评,十一国庆假期正式开放后,一跃成为沪上新晋网红打卡景点。

    思孟园、格致园、倚竹院、獬豸园、华政桥、桃李园、东风角、法剧场、银杏院、书香园……如今的苏州河华政段滨河步道已成为集最开放的公共空间、最高雅的历史建筑和最美丽的校园景观为一体的标志性新景点。此外,华政还在该地带建设了“四个公共服务节点”,即:学校历史文化展陈馆、教师交流中心、馆下咖啡吧、公共法律服务区。华政还围绕传承学校历史人文、现代大学、滨水生态、法治文明等优良因素,举办“苏河明珠”等历史文化展。

    “坚持校园全面开放,融入城市发展,是我们学校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应有担当和社会责任。同时,长宁校园的改造提升关系到广大师生切身重大利益,我们会以开放心态来充分展示一流政法大学的风采。”就学校充分融入上海城市滨河空间,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这样表示。

    上海音乐学院:成为与衡复风貌保护区高度融合的历史风貌保护区

    2022年下半年,自汾阳路以西,沿淮海中路数百米长的上海音乐学院围墙不见了踪影。

    通过校区提升工程建设项目,上海音乐学院建成为与衡复风貌保护区高度融合的历史风貌保护区,以及红色音乐、江南音乐、海派音乐文化的创新展示特色街区。大学校园与街区融为一体后,大师与学子、市民与游客,在这里共同构筑了一片紧密交织的音乐街区。

    上音淮海路校区沿线无证或违章建筑和校园围墙被全面拆除,保护了沿街整体风貌,实现校区空间全面开放。上音校内6幢优秀历史建筑经过修缮,历史风貌保护进一步加强。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淮海中路1131音乐城堡,这座老洋房以前是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26年,建筑为三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1218平方米,是倍高洋行设计的典型德国文艺复兴风格花园住宅,曾为比利时领馆,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如今,“音乐城堡”被规划为音乐大师空间与上音会客厅,原先它被另一幢建筑包裹及遮挡,2022年经过整体修缮、拆除遮挡,终于初露真容。此外,淮海中路1189号的英国花园建筑风格楼房,被上音规划为了美育楼,用校园创始人蔡元培先生名字命名的元培大讲堂或将在此举办,使该处成为广大市民接受美育熏陶的重要场所。

    上海音乐学院校区提升工程项目二期预计在今年底完工,上音校园内部的公共区域未来也会陆续向大众有限开放。

    “高校要通过校园开放,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目标,与周边单位、地标等充分融合,形成多维度的城市文化空间,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打开校园围墙,就是希望把学校的文化资源分享给更多百姓,让大家可以在这里感受到艺术氛围。”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曾向媒体表示,上音始终秉持培植国民美与和的神志及其艺术办学理念,既要培养职业音乐家,也要肩负起城市文化建设的责任。

    将大学校区面向公众全面开放,也正在成为更多沪上高校的重要共识。

    2023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曾向媒体表示,今年(2023)就会考虑怎么样把上海海洋大学的校园功能、校园空间,更好地向临港新片区的城市公共空间融入与开放。

    “我们会考虑在今年把我们的文化和体育的空间向城市和社区开放,不仅让我们的学生们可以在其中有好的文化体育活动,让更多的市民和高校的学生能够互动起来,融入我们的空间。” 王宏舟说。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