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至31日,首届中国(喀什)中亚南亚法治论坛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举行。论坛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法学会、广东省法学会和中国法学学术交流中心共同主办,围绕“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主题,发布《深化“一带一路”法治合作倡议书》,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等10个国家的100多代表出席。
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出席论坛并致辞。他指出,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为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指明方向。法治是共建“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希望各国法学法律界人士深入交流研讨,持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法治合作,推动中国同中亚南亚国家关系发展取得更多丰硕成果。
我校国际法学院院长杜涛应邀出席论坛并担任主题发言与谈嘉宾。杜涛院长用“信任”“包容”“平等”和“人才”四个关键词总结了发言人的精彩发言,认为信任是“一带一路”法律合作的前提,包容是“一带一路”法律合作的基础,平等是“一带一路”法律合作的保障,人才是“一带一路”法律合作的关键。杜涛介绍了华政在涉外法律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并热情邀请与会嘉宾到我校指导、交流。
来源|国际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