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和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深入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10月17日下午,我校在松江校区召开“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师团队建设座谈会。
在我校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地考察工作的专家组组长、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胡明,专家组副组长、上海海关学院校长丛玉豪等一行莅临会议,校党委书记郭为禄、党委副书记唐波、副校长韩强出席。会议由唐波主持。
郭为禄作“弘扬教育家精神 建设优秀教师团队 培养优秀青年人才”主题讲话。他代表学校党委,向以王迁教授领衔的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师团队表示衷心祝贺和崇高敬意。他指出,黄大年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我校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是从0到1的重大突破,对于学校有着特殊意义,“这是团队成员集体的荣誉,是量变到质变的厚积薄发,也是学校承继优良传统、营造尊师重教环境、培育建设教师队伍的重大标志成果”。
围绕“如何弘扬教育家精神,弘扬黄大年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团队”,郭为禄分享了自己的三点感悟。他认为,要坚定理想信念,为学为人为师,立志做大先生。“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华政拥有一代代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好老师,团队建设是一个延续传承和持续前行的过程,正因为很多人用热爱为这份事业不断积淀,我们才可以站在更高起点上。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讲好每一堂课、写好每一篇论文,把普通工作做得不普通,把平凡工作做得不平凡,教育的意义就会流动起来。要坚持“四个面向”,矢志科研报国,潜心做大学问。作为教师,身负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材的重任,青年学生的成长需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是一份无上光荣的责任和使命;作为科研工作者,必须行走在研究的最前沿,既能领略学术研究精深的魅力,又能在科研报国中感受到自我价值。要锐意改革进取,潜心教书育人,努力育大英才。教育教学是有灵魂的育人过程,教师把最有价值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知识与知识的碰撞,也是心与心的交流。教育教学还要将世界当作课程,与人类文明进步紧密相连,教师需要有“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作为教师,最快乐的事情,不是自己获得什么大奖,而是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真正让“课比天大”。
郭为禄强调,希望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师团队能成为一个载体、一个牵引,发挥头雁效应,形成团队雁阵,形成可学可复制的经验,以更高质量的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引领带动学校育人育才水平再上新台阶,也为学校再产出高水平的团队夯实工作基础,希望老师们都能时时保持热爱、时时回望初心,在最好的时代,建设最好的团队,培养最好的学生。
韩强围绕学校人才队伍与教师团队建设,介绍了组建创新团队,发挥团队育人效应,升级学术平台,推进有组织科研,探索优化教学团队,激发育人新功能等三方面的举措。未来学校将以人才评价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引导教师重视人才培养,强化教学研究。以经天名师及经天教学团队为抓手,进一步推动教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团队化,提升协同效应。以高地大创新团队为抓手,进一步促进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之间的相互转化,打造全能型教师团队。以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创建工作引领带动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推进协同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在科研工作中实施集智攻关、推进有组织科研,在团队建设上突出老中青传帮带,形成接续奋斗的人才梯队,打造富有华政特色的教师队伍品牌。
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师团队汇报了团队建设情况。团队负责人王迁教授以“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实践教学团队:建设与展望”为主题介绍了团队近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分享了团队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教学研究、课程建设、全面育人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团队25名成员坚持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积极参与维护国家利益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实践,为研究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在科学研究方面,五年间获七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14篇,获第八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等一系列奖项。成员以培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知识产权法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不仅注重法律知识、逻辑和技术的训练,更是以生动的实例和润物无声的课堂思政铸魂育人,促使学生深刻理解为谁而学、为何而学和为谁所用。长期致力于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的改革设计,经过长期精心打磨,将《知识产权法》(线上线下混合)打造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和《商业秘密法》打造为上海市精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知识产权法》和《著作权法》获评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并获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王迁表示,团队成绩的取得离开不“整体”的力量、“均衡”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和“投入”的力量这四种力量。
团队骨干成员,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丛立先教授、传播学院彭桂兵教授、知识产权学院起海霞老师先后发言。丛立先表示,2023年是知识产权学院成立20周年,要发挥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引领示范作用,实现知识产权学科的飞升,做强华政知识产权学院,不辜负学校期望,服务于上海市创新发展,落实好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彭桂兵围绕“务实、协作、融合”,从跨学科视角回顾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申报建设的过程,希望团队在今后能够继续做出特色,打破学科边界,多元融合共同发展,让荣耀辐射激励到学校每一位教师。起海霞表示,青年教师要立足实践一线、科学前沿,积极进取,踔厉奋发,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需要,为知识产权教育、科研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近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广大教师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以“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为抓手,积极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持续推进各类教师团队创建工作,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座谈交流中,学校其他教师团队向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表示祝贺,一致表示要以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榜样,不断推进团队建设。
地方高水平大学创新团队负责人代表胡玉鸿教授、杜涛教授、任勇教授都深有感悟。胡玉鸿教授认为,要学习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要做好教学与科研、个人与团队、推出名家与扶植新人、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四个结合”。国际法学学科带头人杜涛教授表示,要在团队建设中认真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以黄大年精神为国家培养好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公共管理学科带头人任勇教授则以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为总牵引推动特色团队建设,进一步明确战略定位,坚持立体化建设,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进一步做大团队优势,弥补短板,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百姓民生福祉。教务处处长洪冬英教授表示,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师团队是本科教学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她从团队建设、课程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团队整体建设的情况,今后教务处等部门也将继续为团队的建设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学校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成员,“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师团队”成员,地方高水平大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各教学科研单位主要领导和学科带头人等参会。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将通过创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持续组织引导广大教师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