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突然的任务,我们星夜点兵。当问我能不能来的时候,我没有犹豫,因为我知道我应该来。”三年《雷经天》“老兵”重上战场,这一次更是不同,较之以往多了一层使命感。不仅仅是一名演员,演好这场戏,更要带好新一届的队伍,将雷经天的精神传承。“这些时光是我岁月长河里的珍珠,偶尔拾起,依然会为它的美所感动。”连续两年饰演黄克功的王许哲同学在演出后深情告白。
9月15日—16日,2023青春版原创话剧《雷经天》在松江校区缘法厅连演3场。受上海市教委推荐,教育部政法培训班观看了15日下午场演出;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2023级新生观看演出。我校及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教师代表、话剧主创团队代表、家长代表、全体2023级新生军训教官、闽江学院等访学学生观看演出。
青春版话剧《雷经天》,是学校探索法治人才培养的创新方式。校党委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开展服务师生实事项目,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 “《雷经天》与法治文化教育”的课程教学和话剧展演,探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通的路径,将党史教育、校史教育、法治教育和新生入学教育高度融合。在夏季学期授课以及话剧创排过程中,课程团队、导演制作团队、管理团队和助教团队紧密合作,用时80余天,向校内外观众传递共产党人的法治信念,讲述中国的法治故事和华政的校史故事,展示学校“五育并举”的教育成效。
校党委宣传部部长虞潇浩表示,校党委高度重视法治人才培养和法治氛围营造,通过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深入挖掘校史中蕴含的红色基因、法治精神,不断创新法治人才的培养模式。青春版话剧《雷经天》就是用戏剧的方式给新生上的开学第一课,希望同学们通过沉浸式学习,感悟法治精神、坚定法治信仰、践行法治理念。
教育部政法培训班学员、南京财经大学法制办主任吴庚佑观看话剧后的感受是“很震撼、很共鸣、很深刻”。他认为,这部剧为我们感知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成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口,对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也有很好的启示,也给其他高校提供一个很好的样板和示范,要学会把法治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塑造法治氛围更加浓厚、法治习惯更加自觉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把法治作为未来工作基本理念、基本方式的意识和习惯。
从舞台到讲台,从讲台再回到舞台,课程贯彻立德树人理念,以“知行合一”为目标,注重沉浸式教学体验,通过助教、演员的传帮带,将法治信仰的传承、法治精神的学习融入课程、融入实践、融入日常,在鲜活浓郁的党史与法治文化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学思践悟行。
话剧助教、刑事法学院高鸣远谈到:“大学三年,我先后以观众,演员和助教的身份参与其中。感悟最深的是《雷经天》剧组一直保持着老带新的传统,刚开始是摸着石头过河,慢慢有了绳索,有了桥,如传递火炬一般,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我相信,这门课在很多人心中都会埋下一颗种子,未来的某一刻,仍会记得‘笃行致知,明德崇法’八个字的校训,仍会记得今天的这场法治教育课。”
学校深化通识教育改革,重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强化课程思政和精品课程建设,将课堂教学与话剧展演相结合,不断丰富通识教育的内涵;将通识实践与新生入学教育相结合,不断扩大通识教育的外延,通过立体式、沉浸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全面感悟通识教育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和博雅精神。
法律学院2023级新生牛天相在观看话剧后说道:“法理之力量,战火之残酷,革命之圣洁,都在此话剧中呈现。我们看到的,有黄克功的英勇但失智,有刘茜的理想与执念,有陈汉生的家国与战友情,还有雷经天面对抉择时的彷徨、痛苦、踟蹰、逡巡和最终的追随着那撕破黑暗的一丝微光。雷经天院长为司法公正树立了标准,为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做出贡献。作为华东政法大学的新鲜血液,我有志于以先辈事迹为灯塔,勤奋学习,在新时代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来源|文伯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