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期刊集刊高质量发展暨2023年期刊集刊管理委员会会议在长宁校区召开。校党委书记郭为禄,学校期刊、集刊管理委员会成员,学校期刊、集刊出版单位相关负责人和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唐波主持。
郭为禄指出,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反映了学校学术研究和传播能力,在促进学校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术期刊也是学校育人实践和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平台,既要办“好”刊物,也要“好好”办刊物,要在办刊和选题中体现学者的担当与责任。
郭为禄对进一步提高期刊集刊办刊水平,增强办刊能力,切实做好期刊集刊管理工作,提出五点要求:牢牢把握办刊的正确方向和舆论导向。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线,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全方位占领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阵地。校期刊集刊管理委员会和期刊集刊主编、编辑要切实加强政治引领,确保办刊正确方向和法学意识形态阵地安全,坚持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构建。总结经验,提炼办刊特色。以引领法学学术创新为使命,推动法学学术期刊多样化、差异化、高质量发展。学校期刊建设承载了优秀办学传统,折射出新中国法治建设和法学教育理论发展史。期刊建设构筑了重要思想阵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和法学理论创新,见证了法学学科体系完善和进步,要在差异化办刊中进一步彰显刊物特点特色。提高站位,打造精品刊物。按照政治站位和办刊质量双提高的目标,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论导向,把握研究主线,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树立国际化视野,对标学校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发展要求,为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撑。加强领导,规范管理。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充分发挥期刊集刊管委会的功能和作用,推动资源有效配置,健全期刊集刊准入退出机制,总结分析学校学术期刊集刊功能定位,区分理论类期刊和实务类期刊,形成总量适度、动态调整、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学术期刊集刊出版格局。善于把握网络时代的特点,将学术语言转化为社会语言,不断提升办刊影响力。完善法学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推进人才培养。坚持以内容质量评价为中心,坚持分类评价和多元评价,完善学术共同体评价、定性评价,防止过度使用基于“影响因子”“引用率”等指标的定量评价方法评价法学学术期刊办刊质量和水平。同时,积极探索将教学研究成果等纳入学术成果评价机制,关注教学研究类的论文,发挥学术期刊建设对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
唐波表示,学校党委对期刊、集刊管理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先后出台《华东政法大学期刊、集刊管理办法》,并成立了由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期刊负责人组成的学校期刊、集刊管理委员会。为了持续推动期刊、集刊建设工作,校党委多次召开座谈会,深入细致地了解学校期刊、集刊的办刊情况,就如何更好提升办刊水平和影响力,发挥好期刊在学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作用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法学学术期刊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各期刊集刊单位以引领法学学术创新为使命,办出一流的学术期刊,为中国法学期刊的高质量发展、中国法学期刊评价体系更新提供华政经验。
会上,《法学》主编胡玉鸿、《青少年犯罪问题》主编刘宪权、《公司法律评论》主编顾功耘等先后从学习贯彻落实《意见》的开展情况,以及期刊集刊制度建设、提升办刊质量、拓展刊物发展思路以及刊物建设与育人工作如何更好结合等方面作了专题发言,并就各自刊物的近年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作了汇报和研讨。
来源|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