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1日,我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研修班在“枫桥经验”发源地浙江诸暨举行。校党委书记郭为禄带队,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应培礼,校党委副书记唐波,副校长周立志、韩强,以及各部门、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了此次研修班。学员们通过实地走访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刻学习把握“六个必须坚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为运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再“充电”、再“加油”。
本次研修班依托诸暨市委党校开展,学员们参观了“枫桥经验”陈列馆、“枫桥经验”发源地枫源村,浙江“千万工程”中的乡村治理示范村山下湖镇枫江村,全国文明村、共同富裕点枫桥镇杜黄新村等,近距离感受浙江农村在基层治理、生态农业、农村电商等方面的勃勃生机。诸暨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李海裕作了“枫桥经验”专题讲座。围绕“把师生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学习把握六个必须坚持,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两办意见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个议题,学员们开展分组讨论,为加快一流政法大学建设步伐建言献策。
在学习交流会上,郭为禄强调,贯彻落实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就是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从“千万工程”案例经验和“枫桥经验”中汲取基层社会治理的智慧,充分利用好第五轮学科评估反馈结果,补短板、强弱项,将“六个必须坚持”融入到一流政法大学的建设中。他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党员干部要把师生的发展摆在最重要的位置,秉承“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第一、以学生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弘扬传承创新“帐篷精神”,深入一线关心师生诉求。要心里想得到,把师生放在心上,学习“浇花要浇根,帮人要帮心”的“枫桥经验”,做师生的“贴心人”“暖心人”“引路人”;要眼睛看得到,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影响和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师生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破解之策;要肩上扛得起,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敢于改革、勇于创新,把“千万工程”案例、“枫桥经验”蕴含的理念方法和经验启示运用到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更快更好地推进“最美校园”建设。他还就暑假期间需要重点研究和推动的工作作了部署。
应培礼就下一阶段主题教育作了工作部署,强调要持续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确保学习不断线,做好学习贯彻新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持续推动调查研究有力有序,确保摸准实情、解决问题,抓好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和典型案例解剖;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见行见效,确保形成主题教育成果,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推动整改整治真抓实改,确保不断放大整改实效,坚决防止形式主义。
韩强表示,建设一流政法大学,就要应对好世界之变、高等教育之变、政法大学之变。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改革人才评价体系。同时,要统筹学科规划布局,更新传统法学二级学科内涵,加快新兴交叉学科布局,发挥马学科引领作用,打造一批实践教学基地,提升师生全球视野和对话能力,更好地融入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
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任勇以“突出政法大学学科底色 服务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中心”为题作了领学。后勤保障党总支书记储桂节、经济法学院党委书记张毅、科研智库党总支书记丁笑梅、人事处处长季奎明、国际法学院院长杜涛、传播学院院长范玉吉分别围绕提升后勤保障精细化水平、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推进科研智库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化人事绩效制度改革、推进国际法课程体系建设、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等主题交流了经验、做法和思考。
此次专题研修班内容丰富、安排紧凑,让学员们通过实地学习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大家表示,要把浙江诸暨的好做法、好经验吸收好、运用好,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把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努力为建设一流政法大学添砖加瓦。
来源|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