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政要闻

  • 我校举行“学习傅鼎生,争当新时代好老师”主题座谈会

    发稿时间:2023-06-12浏览次数:33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学校师德学习教育,做好教师精神引领,68日下午,我校在长宁校区举行“学习傅鼎生,争当新时代好老师”主题座谈会。校党委书记郭为禄,校党委副书记唐波,副校长韩强,校教学委员会主任、法律学院原院长、功勋教授刘宪权,经济法学院原院长吴弘教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陈萌,法律学院院长金可可教授,法律学院张驰教授,《东方法学》副主编孙建伟,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吴一鸣副教授,傅鼎生教授学生代表朱奕奕等出席座谈会。会议由唐波主持。校党委常委、教师工作部部长杨忠孝,法律学院党委书记欧亚以及青年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郭为禄以一个“真”字概括并肯定了本次座谈会的内容和意义。他认为,每个人都“真情”地回忆和傅老师的过往点滴,一个“四有”好老师形象“真实”地呈现,让师生再次感受到教育的、生活的“真善美”。他以“新时代,怎样做一个好老师”为题,围绕“为何”“何为”“为谁”的三点体会,结合从教近40年的心得和感悟与师生共勉,表达对傅老师的怀念和敬意。

      


    他指出,“在‘为何上,好老师应怀理想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好老师”既要精于“授业”和“解惑”,更要将“传道”放在首位。何为上,好老师应怀为师之德,做为学、为事、为人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培养人”。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高为师”,扎实的学识是当好教师的基础。教师与学生基于知识与思想互动,授业解惑、教学相长,是大学育人为本的根本体现。“好老师,不仅在于博学,也在于善教。”傅鼎生曾寄语学子:“学得多一些、学得扎实一些、学得巧一些。”他的课堂实现了“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公民品格、家国情怀、道路自信”的结合,不仅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知识之门,更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心灵。好老师,不仅立足当下,更要跳出学校看学校,跳出教育看教育”。教育应该是为未来做准备,好老师需要有一颗开放包容的心,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着眼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着眼人民对“更好的教育”的期待,引领学生未来发展之路。为谁上,好老师应怀仁爱之心,把学生放在心中最重要位置。教书育人,本应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心灵和心灵之间的引领、碰撞和感悟,《民法总论授课实录》的出版,代表着傅鼎生对教育事业的一种深沉、持久的感情,也寄托了全体华政人对傅老师的追忆、感恩的情愫,这就是师道典范的最好例证,也是师德传承的最好注脚。

    郭为禄强调,全体教师要继承傅鼎生等一代代华政好老师的崇高品格、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进一步增强华政人创业、干事的信心与毅力,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在傅老师身后,一位位奋力前行、锐意进取的年轻老师已经成长起来,沿着傅老师的足迹不断前行。

    唐波表示,在全面推进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之际,学校正式出版根据傅鼎生课堂录音整理的《民法总论授课实录》,既是为了缅怀傅鼎生这位大家公认的“好老师”“大先生”,也是为了进一步传承师德师风,涵养高尚师德。这部课堂实录式著作,不仅是一本生动的民法教材,更是一部鲜活的育人作品。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我们学习傅老师的高尚师德、治学精神、育人方法,是为了更好地缅怀纪念傅老师,更是为了激励全校教师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来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奋力争当新时代的好老师,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为推进学校的一流政法大学建设事业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郭为禄、刘宪权共同为《民法总论授课实录》新书发布揭幕。郭为禄、韩强、刘宪权、吴弘、金可可、张驰向青年师生代表赠书。

      


    与会师生代表分别从不同身份角度讲述了与傅鼎生相处的难忘经历。

    “我和傅鼎生,是同事,是兄弟,是刑民教学、法治宣讲的搭档,是良性竞争、互相欣赏的良师益友。我们有很多共同的想法”,刘宪权分享了与傅鼎生在教书育人上三个共同的理念:都有“要做好老师、先学做好人”的理念;都对青年教师毫不保留,倾囊传授教学经验;都认同“没有上不好的课,只有上不好课的老师”。刘宪权认为,傅鼎生始终关心爱护青年师生,总是将好的机会让给青年教师,总是把学生的事务放在首位,是位难得的良师益友。

    “傅鼎生是学院的好书记”,吴弘从学院院长的角度讲述了傅鼎生担任学院书记的经历,并分享了傅鼎生以专业态度开展党建业务的专业精神,坚持为校院两级党校上党课,始终坚持在工作一线的敬业精神,团结师生、尊重师生的民主精神和从不求名利的无私精神。

    “期待母校能够传承和弘扬傅老师的精神品质,培养出更多像傅老师那样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陈萌从致力院校合作、助力司法公正的角度,讲述了傅鼎生作为审判咨询专家所彰显的社会责任感。围绕“公认的好老师、名副其实的学者、尽责担当的专家”概括了傅鼎生精彩的课堂、一丝不苟的专业态度和对审判咨询工作的专业支持。

    “傅老师尤其重视民法本科教学,堪称‘以本为本’的楷模”,金可可讲述了傅鼎生的高尚师德师风,认为傅鼎生立足本科课堂、传授授课技巧,促进民商法学科改革,深度诠释民法理论,始终热爱民法教学,是当之无愧的大先生。


      

    “傅鼎生是纯粹的人讲精彩的课”,张驰认为,傅鼎生无私、敬业、专业、助人的品质生动诠释了“大先生”的“大”之内涵。

    “傅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身教胜于言传”,吴一鸣认为傅鼎生是知行合一的法律人,学高身正的好老师,是有血有肉、善良可亲、专业精湛、品行高洁的学者,坚持身教胜于言传、坚持知行合一、言行如一。

    “傅老师善于捕捉独到见解,不拘一格用文章”,孙建伟讲述了傅鼎生对法学期刊的高尚情怀与独特的学术魅力。傅鼎生珍视期刊编辑工作,尊重每一位来稿作者,乐于提携后进,始终以严谨认真的态度致力于《东方法学》的发展。

    朱奕奕作为傅鼎生指导的最后一届博士生,转达了傅鼎生女儿傅旻敏的书面发言,“父亲在华政教学之前,曾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这段经历让他在教学生涯中,不仅要求学术上提高学生,更注重传授他们做人的道理。”“作为华政的老师,父亲总是把他的学生放在第一位”“我知道,这次又是因为学生,使他暂时忘记了身上的病痛”。傅旻敏讲述了与父亲相处的两三事,傅鼎生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坚持“知识要掌握在有品德的人手中”;坚持与人为善,长期免费为市民提供法律咨询;坚持爱岗敬业,对教育事业报以极大的热忱,在病床上还坚持为学生指导学习和就业,以致暂时忘记病痛。




    学生代表法律学院张露文谈到,傅鼎生是一位无私奉献的老师,他会毫无保留地将最新的研究思路与学生进行讨论,即使在病重的时候也操心学生的学业进度,他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和老师都为之感动。李飞谕感触,“庆幸傅老师之前授课留有音频,傅老师是一个将个人利益放在最后的人,作为领导,优先考虑如何让学院发展得更好,如何让年轻教师更快地进步;作为同事,优先考虑的是大家一起进步,更好地教学;作为老师,优先考虑如何把课上好,教书先教做人,今后会认真学习傅老师的《民法总论授课实录》,从书中去进一步认识和深切缅怀傅老师。”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座谈会的精彩发言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真情、真实、真诚、真善美”的傅鼎生,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他热爱的教育事业,是同事眼中的好老师。治学严谨、潜心育人,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众人口中的好老师。广大教师要深入学习傅鼎生严谨治学、立德树人的品质,教师不仅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更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要深入学习傅鼎生授业解惑、培基铸魂的行动,善于把精妙的理论变成浅显易懂的道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要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教务处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