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政要闻

  • 叶青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发稿时间:2023-05-29浏览次数:55

    新时代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523日下午,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作“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让青春在新时代绽放绚丽之花”主题教育报告。2023届毕业研究生、部分毕业班辅导员和学生就业中心老师参加学习。



    叶青从“勿忘昨天、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来之不易”“无愧今天,争做法治中国这艘大船的‘压舱石”和“不负明天,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等三个层面,结合学校事业发展实际,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展现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毕业在即,他要求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人生观,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自身成长的内生力,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提振信心再出发,踔厉奋进新征程。



    叶青回顾了我国三年多极不平凡的抗疫防疫历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抗疫,成果来之不易,以实践证明“两个确立”是全党的共同意志,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郑重选择、必然选择”。他结合学校抗疫、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阐明,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落实“以人民为中心”重要理念,落实“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第一,以学生为根本”的“帐篷精神”,全体教职员工责任担当,学生志愿奉献,校友爱心鼎立支持,各项工作稳中有进。

    他表示,立足今天,要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加强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的学习,做好价值引领,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他强调作为新中国创办的首批政法院校,在7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一直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国家社会需求为导向,凝练深耕学科领域和学科特色,改革创新育人模式和育人体系,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他要求广大华政学子要有胸怀“望尽天涯路”的高远追求,耐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纵然读书学习使得“衣带渐宽”也终不悔,刻苦学习法律知识,不仅是“一流政法大学”的见证者、亲历者,更应当是“法治中国”的建设者、接班人。



    他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每位毕业生重整行装、铆足干劲、加油努力之年。学校将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每位毕业生要深刻领悟马克思关于青年如何选择职业观点,明确社会责任与个人角色间的关系,将职业发展与国家前途相结合,“到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就是对人生梦想的有力回馈,就是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益贡献。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既要怀抱梦想又要脚踏实地,既要敢想敢为又要善作善成,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绽放绚丽之花。



    本次专题党课聚焦学生就业观成才观,重在问题导向、强调担当精神,引导毕业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扎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深入开展,与会师生反响强烈。

    经济法学院研2007班肖铮表示主题党课让他受益匪浅,“作为华政的学长,叶青校长讲述了自己1981年从华政毕业后的就业经历,让我们感觉非常亲切;作为华政的老师,他谆谆教诲,鼓励我们要为法治中国贡献力量;作为华政的一校之长,他期望华政学子立足岗位,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凡我所在,皆为华政。”法律学院2004班刘欣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作为2023届的毕业生之一,我们知道今年的就业形势很严峻,但在学校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才让我们坚持不懈的走下来。正如马克思所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

    国际法学院辅导员夏草表示这是生动又有深度的一堂毕业主题教育,给自己和同学们深深触动。“今天,青年学生只有了解我国国情,才能拥有国际视野。明天,华政的毕业生才有底气奔赴祖国的各个行业。叶青校长又从‘新17条’要求出发,给大家明确了作为一个新时代中国法律人的使命和担当。做温暖、正义的华政人,我们必须坚定人民立场,赓续中国血脉,培养全局观念,做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来源|学生工作部(处)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