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统领法学教育教学,5月14日上午,国际金融法律学院与上海威颂律师事务所合作举办“新时代法学教育与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研讨会,国际金融法律学院党委书记朱小萍主持会议。
我校党委副书记唐波向与会嘉宾表达了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她指出,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际,召开这次以新时代法学教育与人才培养为主题的研讨会,具有重要意义,应注意“五个结合”:与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相结合、与学习贯彻《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相结合、与新一轮法学学科评议结果相结合、与新一轮教育教学评估工作相结合、与十四五规划实施相结合。她肯定了国金学院十余年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并希望国金学院新的十重新再出发,取得长足进步。
国际金融法律学院副院长王勇、副书记赵蕾分别对学院本科卓越班教育教学情况、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情况进行了介绍,希望听取各位嘉宾、专家以及授课教师意见和建议,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罗培新表示,培养涉外法治人才对于中国在国际关系上的话语权至关重要,高校和企业应当不计回报地支持和帮助出国留学的学子,解决学子们的后顾之忧,鼓励留学生毕业后赴各国际组织任职,努力帮助中国在国际社会建立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学校在教育工作中应着眼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鼓励学生扎根基层、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创造价值、实现价值。还要注重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培养学者情怀和学者素养,耐得住寂寞吃得起苦头,尊师重教、努力深耕。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党委副书记、监事会主席叶春和指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法律人才,需要不断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实践能力,加强与实践机构的合作;学生既要掌握国内的法律知识,又要熟悉国外的法律法规;涉外型人才的培养既要有一套完善的中英文配套教材,也要有相当深厚的适合涉外教学的师资力量,同时还要注重与实务部门联合培养。
上海临港城投副总经理、上海道禾长期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阙波表示,“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校与老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未来国际发展变化的趋势与挑战,鼓励他们走向国际,传播东方价值。”他指出,市场急需既懂金融又懂法律的高端人才,国金学院应进一步加强金融法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金仕达金融科技公司董事长吴斌对于涉外复合型法治人才培养提出了几点看法:留学要从服务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全球化的趋势出发,鼓励学生多去发展中国家留学、工作,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全球化、更加符合中国的发展趋势,符合当前的国际格局;应培养学生有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不要只局限于考公热潮;科技和技术的发展在改变社会,除了要懂法律、金融、外语,高端人才还需要懂技术。
上海威颂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侯国彬从律所用人角度出发,认为学校应当着重培养学生从事法律实务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养成良好的职场礼仪,注重实务课程的引导,因材施教。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金震华提出,要处理好法学基础教育和满足新时代人才需求的关系。复合型人才在新时代要符合新的含义,不能局限于金融、法律、英语,也要强调数字和新时代。可以借鉴国外商学院的培养模式,由多个学科的学院组成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一些社会化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
座谈交流环节,国金学院教师代表对学院学生的学风、学习能力作出肯定评价,也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计划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专家、教师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青年教师激励、案例教学、人才评价标准、学生多元化发展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国际金融法律学院院长贺小勇总结发言,感谢校外专家和校内教师长期以来对国金学院的支持与帮助。他表示,“国金学院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将加强统筹规划,守正创新,注重价值观的引领,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提升培养质量。”
会上,贺小勇还为上海威颂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侯国彬授牌,双方合作建立学院校外实习基地。
我校教务处副处长陈绍玲,国际金融法律学院卓越人才实验班授课教师代表以及学院部分教师也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搭建起一个学术界与实务界的沟通交流平台,各界参会人员积极讨论,聚焦“新时代法学教育与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为学院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拓宽了思路,为学院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意见。
来源|国际金融法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