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政要闻

  • 聚焦破解事业发展难题 郭为禄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发稿时间:2023-05-16浏览次数:117

    “碰到问题不可怕,我们要拿出敢于动真碰硬的勇气和魄力,做到‘矛盾面前不绕道、问题面前不回避、困难面前不退缩’。” 58日下午,我校党委书记郭为禄在主题教育专题党课上开宗明义——“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调研,同样还要带着答案回来,最后再用师生的获得感来检验和评价”。全体中层干部、教师代表、辅导员代表、学生代表出席聆听。



    郭为禄围绕“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破解事业发展难题——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题,从问题意识出发,遴选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的原文原话,辨证地阐述对“六个必须坚持”的深刻理解,同时结合学校事业发展实际,例举学校需要直面的实事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思路和办法,指出“大家要切实行动起来,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我们的调查研究中,运用到教育教学改革中,贯穿到我们对两办《意见》的高质量落实上,落实到我们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全过程。”

    他要求全校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走在前面,切实贯彻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勉励在座师生敢于直面问题、敢于迎接挑战、勇于自我革命,坚持不懈地发扬斗争精神,以强烈的担当意识,为学校高质量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政法大学增加新动能,注入新活力,奋力谱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华东政法大学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我们党历史重视理论武装,每逢重大历史关头,都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全党思想,每次党内集中教育也都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并贯穿始终,为全党团结统一奠定坚实思想基础。”郭为禄在主题党课讲授伊始重点分析了主题教育重大意义的“三个必然要求”,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出要检视思想和行动中存在的问题,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有了这样的胸襟和勇气,就能够重实践、建新功,主题教育就一定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对于如何认识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郭为禄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要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调研研究,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推进学校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在推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政法大学的进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他逐一拆解回答了“六个必须坚持”的“何谓”与“如何坚持”两方面问题。对于“如何坚持人民至上”,他结合学校房产资源配置问题,指出我们既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也要以改革的精神看问题。“房产问题也好,其他资源问题也好,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学校最好的资源给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只要凝聚师生众志成城的力量,这些将只是学校事业发展中能够克服也必将克服的阶段性问题。

    对于“如何坚持自信自立”,他结合自己的“完善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体系建设”调研主题,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体系建设,就是要立足时代理论,全面思考我们怎么培养人,如何培养人。要不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最新成果的“三进”工作,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对于问题的破解,要坚定“四个自信”,找准未来发展的基点和方向。在建构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政法大学目标相匹配的学科布局体系、人才队伍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时,要始终记得“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

    对于“如何坚持守正创新”,他例举学校法学教育的看家本领和涉外法治学院与纪检监察学院的成立,指出要在继承弘扬大学优秀文化传统中不断发展自己,讲好大学的故事,做好当下的事情,延绵创新大学的文脉。要敏锐洞察和准确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把党的创新思想和创新理论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起来,立足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需求、立足法治建设的最新要求,不断更新学科内涵、发展新兴学科、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对于“如何坚持问题导向”,他说:“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坚持问题导向,就要敢于和善于斗争。“要把问题导向作为办学治校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他例举食堂改造问题,要求党员干部都要把自己放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过程中,敢于啃硬骨头,做好事业发展建设者、勇当难题困难矛盾解决者。

    对于“如何坚持系统观念”,他重点谈了大学开放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学校推进长宁校区校园整体景观和滨河空间品质的优化与提升、将校园整体风貌融入苏州河滨水景观的过程,就是坚持运用系统观念来审视大学发展与城市繁荣、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共生关系的生动体现。打造开放校园的举措,既彰显了学校把自身发展融入城市建设的责任与担当,也在融入上海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为学校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

    对于“如何坚持胸怀天下”,他结合人才队伍建设,聚焦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高质量落实、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政法大学的目标、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进程中的法治保障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的“可为”和“能为”,指出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家国情怀、心怀国之大者,把自己放在更宽广的舞台上来对待和审视自己的工作。“对于干部和教师,我们要坚守民族智慧,回答时代问题;要有立足‘三尺讲台’的情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兼济天下全球视野。”



    通过这堂干货满满、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党课,与会人员获益匪浅。我感受颇为深刻的是郭书记能够直面一些工作中所存在的现象和面对的难题,指导我们在具体工作和实践中如何做好‘六个必须坚持’,以不断提升我们破解事业发展难题的本领。”刑事法学院党委书记王永全结合学院工作实际,表示要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凝心聚力、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真抓实干、紧抓快干,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见诸实效。

    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童潇谈及三个“深深感受”,即学校领导为民办好实事的情感情怀。学校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师生期盼,从实行动,精准发力,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学校对卓越事业发展的追寻追求。华政建设一流政法大学、一流法学学科是华政人的梦想和责任,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学校近年来努力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前行,既守正又创新,展现出学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定力和恒力;学校奉献国家上海的格局意识。我们要立足学校,又胸怀天下,站在高处从远处看问题、想问题。学校发展要与社会发展同心同向、同频共振。

    “坚持守正创新”对于学校事业发展意义重大,科研处处长陆宇峰结合学校办学定位,阐述了“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守正”意味着始终聚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学院校的目标任务,不能丢掉“法学教育”的看家本领;“创新”则建立在“守正”的基础上,必须立足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需求,立足法治建设的最新要求。

     “六个必须坚持”是在实践中继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必须遵循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府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贾萍借由党课精华,重点阐述了“六个必须坚持”如何与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做好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坚持以生为本、坚持知行合一、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结合时代特征与学生特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这堂党课从理论层面为我们深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从实践角度为我校教师明确了运用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路径。”学校办副主任宋瑞表态,“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也强化调研研究,助推学校高质量事业发展。”

     

    来源|学校办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文|李馥华 图|丁芃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