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政要闻

  • 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乡村振兴传播研究基地在松江叶榭揭牌成立

    发稿时间:2023-04-28浏览次数:82

    414日,我校传播学院与松江区叶榭镇人民政府地校共建结对仪式在叶榭镇堰泾村举行,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乡村振兴传播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同步举行,传播学院院长范玉吉、叶榭镇党委副书记夏志强共同为基地揭牌。



    范玉吉提出,今后将探索以多元化方式促进双方资源的互通共享,让学生感受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传递鲜活生动的乡村温度,运用所学与专长为属地乡村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夏志强表示,地校共建是青年人才支持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通过项目化、课程化教学在乡村开展,有助于让青年人的智慧与灵感在乡村建设中“开花结果”,有助于促进区域特色文化的形成,推动乡村发展。



    通过地校共建,传播学院将堰泾村作为持续关注的属地乡村调研案例。我校新闻传播学科带头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郭恩强与属地村支书沈卫东签订合作协议,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赵蓓红到场参会。

    仪式结束后,网络与新媒体系的学生在范玉吉、郭恩强、赵蓓红等教师带领下开展上海市重点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沉浸式课堂。这是新闻实践与乡村调研的一次结合,也是学院开展新闻教学活动的一次创新探索。



    在沉浸式课堂开展过程中,学生在党建文化宣传长廊认真聆听了“红色堰泾”故事,不时举起“长枪短炮”,记录红色乡村的郊野影像和黄浦江畔的往来船只,留下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也为即将举行的“红色乡村足迹 城市网媒印记”比赛积累素材。

    堰泾村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基因,作为松江农村第一个地下党组织的“诞生地”,解放前,这里曾走出24名中共地下党员,被誉为松江浦南的“共产党员之乡”。由堰泾村“幸福老人村”开展的乡村养老实践与公益探索,及其逐步形成的乡村孝亲文化受到上海乃至全国的关注。



    据了解,由我校传播学院和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作为发起单位策划的“从黄浦江到宝塔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教学”暑期夏令营正在推进,叶榭镇堰泾村作为乡村实践教学点将被纳入到该暑期夏令营计划中。

     

    来源|传播学院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