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第七届上海国际航空法律论坛”在上海国际争议解决中心举办。论坛由我校和上海市法学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联合主办,由我校国际法学院联合上海市法学会航空法研究会、上海市法学会仲裁法研究会、中国民用机场协会法律委员会、上海通用航空行业协会和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共同承办。
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上海市法学会航空法研究会会长郭俊秀,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王唯骏,中国民用机场协会法律委员会主任、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法务总监刘绍杰,中国民用航空局国际合作服务中心主任孟庆芬和上海通用航空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周莹等出席论坛。
叶青指出,航空事业发展是中国加强与世界各国进行物资、信息流通,促进彼此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为推动学术研究和创新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现实素材和案例。“第七届上海国际航空法律论坛”的召开,必将更加有效地搭建航空法律发展的研究平台,定能为推动上海市、中国和世界航空实体经济复苏提供动能与法律保障,为中国航空航天强国建设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论坛围绕“法治民航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就“迈向新时代: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法治保障”“开启新篇章:民用航空机场建设的法治思考”和“展望新动态:航空环保、旅客权益保护与航空仲裁的新发展”三个议题展开研讨。
我校国际法学院副教授、航空法研究所负责人于丹就“迈向新时代的无人航空法治研究”进行发言,强调在无人航空规则的前立法阶段没有规则可依时,法学理论研究应当依靠企业、科研机构等民间组织的工作,并呼吁中国学者在前立法阶段更多地面向国际分享中国规则。
我校国际法学院副院长许凯主持“展望新动态:航空环保、旅客权益保护与航空仲裁的新发展”为议题的讨论。
荷兰莱顿大学航空法与空间法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Steven Truxal,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教授、欧洲航空法协会学术委员会主席Vincent Correia,德国科隆大学航空法、空间法与网络法研究中心研究员Andrea Trimarchi,海牙航空仲裁院创始人、主席Paul Jebely分别就各自专业领域进行发言。
论坛闭幕式由我校国际法学院院长杜涛主持。我校国际法学院教授、上海市法学会航空法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袁发强致闭幕词。袁发强感谢各发言嘉宾的分享和论坛工作人员的付出,并期待下届论坛再次相聚。
“第七届上海国际航空法律论坛”立足法治民航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促进航空法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交流与对话,围绕法治民航建设中的挑战与机遇展开深入研讨。来自学术界、实务界、产业界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实时线上直播获得7000+人次观看。论坛为民用航空产业界、学术界和法律界等民用航空领域各界人士搭建有效沟通与合作平台,为以法治民航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建议,助力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面开放格局。
来源|国际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