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政要闻

  • 我校召开2022年度教师荣誉表彰大会

    发稿时间:2023-03-10浏览次数:91

    38日,我校在长宁校区交谊楼召开2022年度教师荣誉表彰大会,以榜样引领感召,进一步团结凝聚全校教职工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和立德树人的扎实行动为一流政法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校党委书记郭为禄表示荣誉表彰是一种仪式,通过仪式,一起回顾建校以来的办学历程和发展脉络,颂扬先进代表的光荣事迹,表彰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岗位上作出重要贡献的教职工。通过满满的仪式感,一起感受几代华政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心路历程,感受新时代华政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担当。



    郭为禄谈了四点体会,既是表达对先进者的敬意,也是表达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希望。他指出,从时代要求的角度,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守法治信仰,心怀“国之大者”。聚焦国家战略。与时俱进,不断回答时代之问,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勇担国家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忠诚守护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聚焦高质量发展。学校党委坚定地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战略位置,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努力为教师发展创造更优越的从教环境。

    郭为禄表示,从学校发展的角度,要延续精神图谱,讲好华政教师的好故事、大故事。“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我们很骄傲,华政拥有一代代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好老师,他们扎根三尺讲台,潜心立德树人,他们热爱学生、倾心教学。他表示,我校之所以能够在“逆境中崛起,忧患中奋进,辉煌中卓越”,源自于我们一代代教职员工始终在这片园地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郭为禄表示,从教师成长的角度,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努力成为“大先生”。“尊重讲台、敬畏育人。”当教师,教学永远是第一位的。让教育者先受教育,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对政法大学的教师,一定要有这份使命感、荣誉感、责任心,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教育家、思想家。

    郭为禄提出,从学生成才的角度,要把学生放在首位,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时代新人。“教授就是大学,学生就是大学。”对青年学生而言,需要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让学生在党史、校史中更好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这也是教育最根本目的。为教育者,要相信教育的力量,把微笑、感恩与赞美炼成职业本能,用爱心、知识和智慧去点亮学生心灵,要始终把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宣读关于授予“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荣誉称号的决定。



    郭为禄、叶青为功勋教授杜志淳、何勤华、刘宪权、顾功耘颁发荣誉证书、奖牌。






    教师荣誉表彰仪式上,郭为禄为获2022年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奖代表颁发证书。



    叶青为2022年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示范团队、示范课程获奖教师代表颁发证书。



    校党委副书记应培礼为第五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第二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首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获奖教师代表颁发证书。



    校党委副书记唐波为上海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得者、第十三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获得者颁发证书。



    副校长周立志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教育系统比翼双飞模范佳侣、第五届“上海学校后勤标兵”、第五届“上海高校校园卫士”获奖者颁发证书。



    副校长韩强为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提名奖获得者、第十八届上海高校辅导员论文征文获奖教师、上海高校第三届“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微格教学大赛”获奖教师、2022年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颁发证书。



    郭为禄、叶青为第四届杰出教学贡献奖、杰出科研贡献奖和杰出管理服务贡献奖获奖教师颁发证书。



    应培礼为第四届优秀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贡献奖获奖教师颁发证书。



    唐波为第四届优秀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贡献奖获奖教师颁发证书。



    周立志为第四届青年教学英才奖获奖教师颁发证书。



    韩强为第四届青年科研英才奖获奖教师颁发证书。



    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曲玉梁为第四届青年管理服务贡献奖获奖教师颁发证书。



    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戴莹和奖教金捐赠方代表、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管理合伙人吴冬校友为2021年度各类教职工奖教金获奖教师代表颁发获奖证书。




    校党委常委、教师工作部部长杨忠孝和奖教金捐赠方代表、上海翰鸿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执行主任王徐苗校友为2021年度各类教职工奖教金获奖教师代表颁发获奖证书。



    获奖教师代表分享了工作经历和感悟。

    杜志淳表示表彰大会是发扬华政精神、传承华政自强不息校园文化的很好机会。他结合自己在华政的工作经历,回顾了复校时期的艰难,分享了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的工作经历。他表示,我们这代人留在学校努力工作,使母校成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名校,也为了让各行各业工作的校友有足够底气能够以母校为荣。他寄语后辈,要全力以赴提升学校综合实力,要写好华政今天的故事,为明天的故事打好基础。



    何勤华简单回顾了自己自1982年考入华政后,在学校41年的学习工作经历。他表示感谢华政、感恩华政,能够评上功勋教授,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将努力向前几届功勋教授学习,多做点自己想做又可以做的事情。从小处,多为家庭作贡献,从大处,多为学校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刘宪权分享了三个关键词。第一个词“忠诚”,作为工号677的教师,他从读书到教学、科研和功勋教授,无论面对外面世界怎样的“诱惑”,他都没有离开过学校。第二个词“勤奋”,“没有上不好的课,只有不上不好课的老师”,“你可以不相信我的能力,但不能不相信我的努力”,他表示从勤奋的角度,他对得起这个荣誉。第三个词“感恩”,他感恩学校把他从一个营业员培养成了一个学校的功勋教授,荣誉也是一种激励。他表示要对学校常怀感恩之心。



    顾功耘分享了自己收集书籍的三个小故事:刚工作时,利用微薄的薪水各种渠道购买法学杂志;出访美国时,收集了两大箱书籍,却被海外邮局遗失;去中国台湾,直接将几十本专业书籍背在身上带回上海。“走学术道路,贵在坚持”,他寄语年轻老师没有一点执着和韧劲,学问是做不好的。他表示自己坚持给学生上课,希望为学校为社会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陈金钊教授感谢领导同事和评委让他获得各项荣誉,并表示,自己之所以能有一点成绩,实际上离不开背后的团队,离不开老师和同志们的支持。对他来说,学校的功勋教授是他一直努力学习的榜样。



    刘竞元副教授表示学校最可贵,也是最值得我们珍惜的,是树大师、名师典范——不仅有功勋教授前方领航;也有教学名师,为青年教师立标杆。愿我们都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激情不减,热情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服务于学生培养和发展,也为社会主义法治作出我们的贡献。




    冯元新老师回顾了当辅导员的点滴工作,表示作为一名普通的辅导员,没有什么感人的事迹,更没有什么惊人的壮举,只是勤勤恳恳做了应该做的工作,将“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理念落实到每一个学生。




    来源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党委教师工作部


    最新导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