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下午,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杨晓慧教授应邀到我校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主题讲座,讲座由校党委副书记唐波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何益忠教授、院长赵庆寺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徐家林教授以及学院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会议。
杨晓慧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重大命题开场,指出这一重大命题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突出亮点,内涵极其丰富,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他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进行详细阐释。一是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主体意识,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集中攻关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必须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主体性意识,强化主体自觉和使命感,谱写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新篇章。
二是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原创性水平,要聚焦既有重大理论影响又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以揭示并切中社会现实为根本自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要把握时代脉搏,把准重大问题,将问题导向贯穿构建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全过程,深入到时代脉搏之中,深刻认识复杂多变的问题,真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为人类提供中国智慧。另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提高系统思维。对此,杨晓慧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刻理解我国实际,加强对重大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的研究,在应用研究、实践转化方面集成创新,同时结合学校和学者自身情况,寻找连接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的建设,要系统谋划,总体布局,借用现有兄弟学科力量推动发展,破除学科壁垒,寻求突破。
三是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国际化视野,要在世界哲学社会科学的交流对话中充分表达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和学术见解,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国际影响力。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总体形势来看,当前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和研究的中心和重心都在中国,我们应当积极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杨晓慧还介绍了东北师范大学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和特色、教学成果奖申报经验以及高校紧紧围绕国家需要开展课题研究的情况。
唐波总结指出,杨晓慧书记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针对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站位高、视野宽,在学科发展、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等方面对我校都具有借鉴意义,今后要积极推动两校之间的常态化交流与合作,推进我校马学科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