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民族师生同心跑 共绘团结新华章 华东政法大学2022年民族魅力文化周”圆满闭幕。文化周自12月7日起,向全校师生展示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魅力。活动由党委统战部主办,党委学工部、团委、法律学院、文伯书院、松江区民族和宗教办公室共同协办。闭幕式由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曲玉梁主持。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发表讲话指出,学校党委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线,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内容,引导各民族师生不断强化“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共同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同时,他对下一阶段学校民族工作提出三点要求。要更加着力加强民族理论学习、加强民族政策宣传,完整准确理解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深入人心;要更加着力构建民族工作平台、强化民族工作载体,在充分打造好“民族英才计划”“石榴红民族工作室”等工作平台、载体,特别是发挥在民族学生骨干培养、教育方面形成华政的特点特色;要更加着力丰富民族活动形式、发掘民族活动内涵,通过多彩多样的民族文化活动,不断挖掘或赋予它们丰富内涵,让散发出自己独特魅力的各民族文化,更加和谐共融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
民族魅力文化周是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内核开展特色文体活动和艺术活动,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构建校园民族文化体系。一周以来,多项特色主题活动轮番上阵,包括民族师生同心跑、民族团结大讲堂、民族知识大比拼、民族音乐鉴赏会、民族美食品鉴会等。
民族师生同心跑,共绘团结新华章
“56个民族,56枝花,56个民族是一家”。闭幕式当日,学校各族师生从东南西北四线并发,共穿红色校衣、共戴红色礼帽、共唱民族之歌,一起汇聚到体育馆前拼出“石榴花开”。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族师生拿着花瓣拼图,带着对中华民族浓浓的热爱之情一起拼出“石榴花开”。
《中华情,民族情》是汉族、维吾尔族、土家族的同学用诗歌表达对祖国浓浓的爱。
“五十六族同奋进,共暖华政大家庭。
莘莘学子中华情,不负朝华砥砺行。
兴我中华凝众心,爱我中华共有情。”
民族团结大讲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活动邀请市社会主义学院教授、城市民族和宗教研究中心主任蒋连华为大家进行“高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旗帜”主题讲座。讲座围绕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现实针对性和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等三个部分展开论述。阐述了在党的百年历程里,党的民族工作取得伟大成就,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民族知识大比拼:解锁民族文化乐趣
学校“英才计划”学员筹划组织了以“文化交融心连心”为主题的民族知识大比拼活动,包含:一起来猜民族文化、一起接龙民族语言、一起来跳民族舞蹈等。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由参加活动的同学们组成了薪火团、红石榴籽、青年汇、彩虹桥4支队伍,大家精神抖擞、积极应答,充分展示了学校各族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民族音乐鉴赏会:最炫民族风
中国民族音乐是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各族师生通过观看宣传片,系统了解各民族音乐文化,在民族风情展示环节,聚焦蒙古族音乐,以著名蒙古乐队“杭盖乐队”的知名歌曲为例,讲述了呼麦、长调、马头琴等特色,让观众在享受民族乐队视听盛宴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于蒙古族传统乐器马头琴的认识。
民族美食品鉴会:打开味蕾感受民族味道
学校石榴红工作室筹划组织了“打开味蕾感受民族味道”活动,来自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了本民族文化习俗和美食特色,餐桌上芳香浓郁的奶茶、奶疙瘩、各式干果、油馕、馓子、香饼等诱惑着每一个人的味蕾。各民族同学相互帮助,在增进彼此间友谊的同时,分享着各民族的特色文化习俗,了解不同民族的特色美食文化,增进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现场气氛热烈、笑语不断,各民族师生共叙情谊,其乐融融。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将各族师生紧紧凝聚在一起,学校各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创造更美好、更幸福、更和谐的明天。
来源|党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