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第八届“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决赛暨第九届“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启动仪式在松江区融媒体中心成功举办。
第八届“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由上海市司法局指导,上海市律师协会主办,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上海市松江区司法局、我校国际法学院、上海市公益诉讼研究中心、上海市松江区法学会、上海市律师协会松江律师工作委员会、上海小城律师事务所承办。
本次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吸引了2000余人观赛。我校校长叶青,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许祥云,上海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罗培新,松江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晓军,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季诺,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曹志龙,松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新闻办主任、区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林华,松江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洪,松江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潘琼,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志强,我校国际法学院院长杜涛,我校文伯书院党总支书记寿新宝,我校研究生院副院长韩逸畴,我校国际法学院副教授张虎,松江区律工委主任傅伟军,上海小城律师事务所主任吴辰等作为评委和嘉宾参加活动。
季诺在致辞中表示,“小城杯”通过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升级优化,参赛范围不断扩大,参赛人数逐年增加,办案质量不断提高,影响力得以提升,大赛的公益性得到各方面充分认可;大赛不仅让我们重温初心,更启发我们去思考如何衡量法律人的价值,如何增强法律人的公益属性;“小城杯”的成功和发展,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中国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王志强在致辞中表示,“小城杯”在鼓励法学生利用法学知识维护社会公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理论实践深度融合和能力提升方面,“小城杯”做出了持续有效的努力;要鼓励法学生充分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社会问题,不断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度和责任感;小城杯是青春闪耀的舞台,希望同学们用年轻锐气来鼓舞社会,营造用法律守护公平正义的良好氛围。
陈晓军在致辞中表示,“小城杯”的茁壮成长,折射出了全社会法治建设的大进步、大发展。他就继续办好“小城杯”谈了三点想法,一是法律学子既要志存高远,也要奋发当下,充分利用“小城杯”这个平台展示才华、提升能力、增强自信,用今天的努力放飞明天的梦想;二是律师队伍既要指导帮扶,也要携手共进,区律师队伍要为人师表,在弘扬法治精神,维护公平正义上为法律学子们做好表率;也要教学相长,在提升能力素质,护航松江“三张王牌”建设上当好先锋;三是政法机关既要协同发力,也要顺势借力,政法机关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司法实践和职能优势,在资源共享、普法交流、实践教学、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更深度的地校合作,力争达到“1+1>2”的效果。
许祥云在致辞中表示,“小城杯”作为一项以守护社会公益为价值目标的赛事,为检察机关不断扩大公益保护“朋友圈”,凝心聚力守护社会公益架起了一座桥梁。他希望,一是大赛继续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培养与塑造优秀法治人才的生动课堂;二是大赛继续传播好公益价值理念,成为营造全社会共同维护公益氛围的重要媒介;三是大赛继续发挥好平台的独家优势,成为与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融合发展的创新载体。
叶青在致辞中表示,“小城杯”公益诉讼大赛从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入手,通过真刀真枪的实干,提高了法学生的调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我校始终与新中国法治建设同向而行、同频共振,秉持“笃行致知,明德崇法”的校训精神,逐步建设成为一所以法学学科为主,多学科融合发展的中国法学教育重镇,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学校把自身发展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进程,肩负起法治强国和法治上海的历史使命,为高素质法治人才和社会治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提供“华政方案”;举办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就是我校实现这一教学理念的生动体现。
经过紧张的答辩和评委提问环节,最终来自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我校的“一毛不拔”队获得特等奖,另有13支队伍分获一、二、三等奖。
罗培新在总结点评中表示,此次比赛体现了“想象”真实,同学们以自己身体力行和辛勤付出赋予“小城杯”更深的价值和内涵;体现了价值判断,十四支队伍找准了公益诉讼的切入点,并与评委展开精彩论辩,进一步升华了选题的公益价值;体现了专业能力,用法律人的思维对案件进行解剖和思考,通过辩证、系统地理解问题,跨越了理论和实践的鸿沟。同时,他勉励大赛所有参与者,要用十年如一的情怀护航“小城杯”,在公益诉讼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来源|国际法学院